先有诚信,后有品牌

2016年11月10日 08:19   来源:人民日报   张 健

  前些天我乘船沿长江东下,中途泊于一座江边小城,那儿有处景点,要上岸登山。将下船时,广播响了,工作人员特意嘱咐游客:山路上的滑竿不要坐,山道边的草药不要买。见大家感到疑惑,工作人员又详说原因。原来那儿的滑竿要价不实诚,谈好的价格到末了就翻倍,理由是“抬竿的是两个人,钱自然也要双份”;至于草药,摆在台面上的确实是真的,但装包时往往就偷梁换柱,不少游客都为此上当。因此,“如果一定要买的话,自己千万瞧仔细了”。

  后来,我夹在浩浩荡荡的队伍里登山,途中果然不时有竿夫上来拉生意,但始终不见有人搭腔。山道边卖草药的摊位也显得冷冷清清,游客们来来去去,就是没几个人驻足流连。竿夫与摊主们显得有些落寞,他们大概想不通,这些人为了旅游,大把银子都花了,为何就舍不得这几个小钱。但作为游客的一员,我却是明白的,而且我想,大多数游客的心思跟我也应该是一样的:我们不是不愿意在这儿花钱,而是反感于那种欺诈的生意文化。所以,宁可不消费。

  由这件事我想到,近些年中国的旅游业确实红红火火发展起来了,给地方经济带来不少实惠,但是一些旅游区也给游客留下了深刻印象,那就是各种宰客手段层出不穷,叫人防不胜防。我自己也是几次中招。有一次是在一座名山之巅,遇见一个挂着牌子、拿着相机的人,非要给我拍照留念,那热情让我觉得都却之不恭,于是讲好了一共20元钱。结果他自作主张,连拍三张,其中两张还拍虚了,却不容分说问我要60元钱。年少气盛的我当即跟他争了起来,一番理论过后,登山的愉快心情已经荡然无存。事后我也想,或许这只是当地山民的养家糊口之道,不该去较真的,但到底又觉得,这种糊弄的感觉让人难以接受。而且,我尤其纳闷的是,他们难道就立志于做“一锤子买卖”吗?能蒙一个算一个?这是哪门子的经营之道呢?游客吃了亏,上了当,回去之后必然周知亲友,一传十,十传百,名声久而久之就坏了,这与自毁招牌有什么区别呢?所以,山水虽美,终究还得民风淳厚相衬,才是旅游兴旺发达的长久之道。

  民风淳厚,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它的最基本内容就是讲道义,重信誉,不欺诈。归根到底,也是一个“诚”字。我们见到的每一个旅游区,都想创品牌,拉顾客,但是想一想那些真正的品牌,无论哪个领域的,没有听说谁是靠欺骗顾客发家的。相反,他们做的恰恰是口碑,是回头客,是用户体验。用户都说好,品牌才能立起来,也才能立得住。古人说:“诚信者,天下之结也。”诚信是行为准则的关键,是人们交往的纽带。失去诚信,是找不到朋友的,更不要说什么创口碑、创品牌了。哲学家康德从智慧的层面也曾做过判断:“诚实比一切智谋更好,而且它是智谋的基本条件。”这句话应合了中国的一条古老智慧:拙诚胜于机巧。与其挖空心思,以牺牲信誉为代价去谋取一时之利,倒不如正心诚意,以货真价实为桥梁去追求传世的品牌。从这一点来看,我们的一些旅游景区虽然物质建设已属不错了,但文化建设实在还任重道远——且不说让游人都感到宾至如归,至少也该让人家觉得货真价实、不虚此行吧?

  有一次我步行于峨眉山道,也遇见几个抬滑竿的汉子,其中一个对熙攘的游客喊:“大家别光看山景,也照顾一下我们山民的生意吧,家里两个娃儿要上学呢!”另一个汉子附和:“我们挣几个力气钱,您也省得伤腿。价格老少不欺,一共60元钱,负责抬到清音阁。”大概是被这几个汉子的实诚所感染,马上有人围了上去询问,一会儿就见两台滑竿“起驾”。那些汉子抬着滑竿噌噌地往山下走,又快又稳,真是山民所特有的矫健。那一刻,我对峨眉山忽然倍感亲切起来,因为我觉得这座大山里古风犹存,那种实诚的精神依然流传——或许,这也是峨眉山天下闻名的一个原因吧。

  (张 健)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