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日是西方的传统节日——万圣节,尽管属于“舶来节”,但有不少人发现,如今这个“洋鬼节”正和圣诞节、情人节一样,逐渐被更多的人所熟知,节日的气氛也越来越浓。在广州的很多幼儿园和教育培训机构,都组织了万圣节的主题活动。为什么一个西方节日如此受国人青睐?我们的孩子该过万圣节吗(11月1日南方日报)?
除了万圣节以外,情人节、愚人节、圣诞节等在中国有着更广泛的市场。情人节这一天,酒店客房价格翻倍还不一定能订到房,玫瑰花能够卖出天价。与此相对应的是,除了列入国家法定假日的传统佳节外,重阳节、中元节、寒食节等其它节日知者寥寥。一边是洋文化大举入侵,一边是传统文化退守萎缩。这一局面的形成,与许多教育培训机构的推波助澜有很大关系。
目前除了公立幼儿园外,大多数私立幼儿园和培训机构都是商业化运作的,虽然他们在促进中西文化交流方面发挥了积极作用,但挣钱仍然是他们的目的之一。在商业利益的驱使下,许多机构把西方节日引入课堂,包着一层文化的外衣对中国小朋友进行售卖。既能够收获真金白银,又能娱乐大众。广州市的许多幼儿园在持续一周的万圣节中,幼儿园孩子消耗大量的服装和道具,为机构和商家带来一笔不菲的收入。这种节日的推出,与制造一个“双十一”购物狂欢有异曲同工之妙,何乐而不为呢?
其实机构赚钱不可怕,可怕的是让西洋文化抢占了儿童教育的先机。儿童的思想没有定型,正如一块未曾开垦的土地,播下什么样的种子就会收获什么样的果实。如果埋下是西式教育的种子,将来就会成为一个不接纳传统文化的、思想西化的青年。在万圣节的前一天,是中国的寒衣节,也是属于中国的“三大鬼节”之一。过去,人们在这一天缅怀先辈,给长者送去御寒的衣物。在笔者看来,寒衣节与万圣节同为“鬼节”,且寒衣节的文化底蕴与现实意义更积极,那为何我们的教育机构对传统的节日视而不见,而对国外的节日却乐此不彼,这背后有没有更深的含义和目的?万一这背后是某些有着西方利益集团怀着不可告人的目的冲着中国年轻一代而精心策划的,我们该怎么看?西方政治家都希望中国的年轻一代能够从思想上垮掉,如果中国年轻一代思想能够都全盘西化了,这是不是如了西方政治家所愿?这一切,但愿笔者只是多虑而已。事实告诉我们,优秀的文化基因是不能丢的,失去了就会忘却历史,就会动摇根基,是一种很危险的倾向。
节日承载着太多的文化基因,节日冲突的实质是文化上的冲突。西方文化中确实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的地方,在中西文化的交融交锋中,批判地吸收才是最正确的打开方式。对当下许多教育机构推出的西方节日中,当特定对象如果是针对为少儿时,应当警惕这种文化侵略,必要时应适当限制。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