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日(10月1日),人民币将正式加入国际货币基金组织(IMF)的SDR(特别提款权)货币篮子。笔者认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的意义重大,它不仅标志着国际社会对中国经济发展和改革开放成果的肯定,而且也是国际上对人民币地位的承认,大大提升人民币在国际货币舞台的地位,是人民币国际化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2015年11月30日,IMF宣布将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将于2016年10月1日正式生效。SDR货币篮子相应扩大至美元、欧元、人民币、日元和英镑5种货币,人民币的权重为10.92%,超过日元和英镑,居第三位。在IMF发展史上,人民币加入SDR创造了两个纪录:这是新兴经济体货币首次被纳入SDR,也是人民币第一次成为国际储备货币。
“人民币加入SDR以后,会成为IMF官方储备货币之一,意味着对人民币有一个更高期许和更严格要求。”中国人民银行副行长易纲指出,整体来看,市场对人民币的预期会提升,它将是一个更稳定、更广泛被接受的货币,人们会更有信心持有人民币资产。
央行数据显示,2015年,跨境人民币收付金额合计12.10万亿元,同比增长21.7%,占同期本外币跨境收付总额的比重达28.7%。据环球银行金融电信协会(SWIFT)统计,截至2015年12月份,人民币是全球第三大贸易融资货币、第五大支付货币、第五大外汇交易货币。
可以预见的是,人民币纳入SDR货币篮子后,将会进一步助推人民币国际化。据渣打银行预计,人民币被纳入SDR货币篮子后,全球投资人对人民币资产的配置将大幅上升,到2020年的累计外资净买入中国债券和股票的规模,可能会达到5.5万亿元至6.2万亿元。
同时,从内部看,要发挥人民币作为SDR篮子货币的作用,就需要加快利率市场化改革和汇率形成机制改革,提高资本市场的宽度和深度,推动资本项目可兑换,从而为下阶段的人民币国际化奠定基础;从外部看,在推进“一带一路”战略实施和亚投行、金砖银行等多边金融机构发展的过程中,都需要人民币发挥更大作用。人民币纳入SDR,有利于人民币在更广阔的平台上进一步发展,从而推进人民币国际化步入更高阶段。
笔者认为,人民币加入SDR货币篮子虽然加快了其国际化的进程,但人民币国际化的改革推进仍然任重道远,人民币在国际贸易中的使用量还需继续提高。正如易纲所言,“加入SDR不是一劳永逸,一种货币在符合条件的时候可以加入SDR,当它不符合条件时也可以退出SDR。所以我们要继续改革开放,这样人民币作为SDR篮子货币的地位才能不断巩固。”
中国人民银行今年8月份发布的《2016年人民币国际化报告》也称,虽然人民币被官方认定为“可自由使用货币”,但“官方身份”未必自然产生国际货币的“市场地位”。“入篮”并不代表人民币国际化目标已经实现,其最终目标是要获得与中国经济和贸易地位相匹配的货币地位,注定要经历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人民币能否成为主要国际货币之一,还是要取决于国际市场使用和持有人民币的实际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