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是常用常新的思想工具

2016年09月08日 10:16   来源:中国网   

  姚燕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 副研究员

  1919年,李大钊在《新青年》上刊登了一篇文章——《我的马克思主义观》。该文章论述了李大钊对马克思主义的见解,极大推动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时光荏苒,转眼近一个世纪过去了,作为中国共产党指导思想的马克思主义,虽然在社会主义中国实现了最广泛的中国化,成为深深镌刻在一代又一代人脑海中的思想意识形态,但仍然还存在这样的现象——“实际工作中,在有的领域中马克思主义被边缘化、空泛化、标签化,在一些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论坛上‘失声’。”这是我们党的总书记在今年5月17日哲学社会科学工作座谈会上说的。他也疾呼:“这种状况必须引起我们高度重视。”不管将开展怎样的重视,首当其冲的都是要解决一个老调重弹的问题:今天,应该有怎样的马克思主义观——马克思主义是什么,怎么看待它。

  马克思主义既是始终坚持的指导思想也是不拒研究的理论科学。

  当前,在宣传党的指导思想上,有一种为数不多却颇有影响的倾向,就是认为马克思主义是党的指导思想,只是一种意识形态说教,没有学术上的学理性和系统性,在宣传灌输上要坚持不可置疑、不容质疑。这种做法,表面上是要维护马克思主义的指导思想地位,实际上是将马克思主义神圣化,教条化,标签化,恰恰达不到思想灌输的效果。上面所说的学科中“失语”、教材中“失踪”就是这种做法的结果,甚至在学校课堂上还集中表现为年轻人的“失聪”——究竟有多少人在听?

  众所周知,从内容构成上讲,马克思主义由哲学、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三部分组成。从理论来源上讲,马克思主义批判吸收了康德、黑格尔、费尔巴哈等人的哲学思想,圣西门、傅立叶、欧文等人的空想社会主义思想,亚当·斯密、大卫·李嘉图等人的古典政治经济学思想。可见,马克思主义就是社会科学领域的理论和学说。马克思主义不仅是指导思想,还是理论科学,甚至包含自然学科。它应该从神坛上走下来,不仅可以被研究,而且必须被研究。

  有研究就有质疑。但它不怕被质疑,它敢于直面反对者和怀疑者,并且在和反对者与怀疑者的斗争中、争论中和讨论中获得新动力。实际上,马克思主义是先成为科学理论,才因其科学性被无产阶级政党选为自己的指导思想的。正如对待党史研究一样,我们对待马克思主义的研究也要坚持“研究无禁区,宣传有纪律”。只有通过充分研究后的马克思主义才能形成学科体系、学术体系、话语体系,才能真正入脑,入心。毕竟,简单的思想灌输已经不能满足信息化时代中成长起来的一代,引导他们或者她们进行理性比较和理论分析,从而形成对马克思主义的有自我意识的信仰。这才是真正意义上的思想灌输,才能实现真正意义上的在指导思想上的代际传承。

  马克思主义既是一以贯之的规律原则又是常用常新的思想工具。

  马克思主义作为博大精深的理论体系,有其灵魂:一以贯之的基本原则、方法、内涵和本质。这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主义而成为它自己的根本。比如,马克思主义坚持以人类解放为己任,按照历史唯物主义揭示的规律,不断进行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最终实现公平正义和共同富裕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现实人类自由而全面的发展。这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思想的共产党人的一以贯之的原则,是必须永远坚持的。我们党提出的“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就是对这种坚持的最直接最根本的表态。

  同时,马克思主义是工人阶级的世界观,是工人阶级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思想武器。毛泽东提出:“要把马克思主义当作工具看待,没有什么神秘,因为它合用,别的工具不合用。”怎么才是合用的?就是要结合中国自己的实际。过去的是历史的实际,现在的是当下的实际。历史已经证明:资产阶级的唯物主义不合用,只有马克思的唯物主义,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运用到社会问题上成为历史唯物主义,才合用。马克思创立了许多学说,如党的学说、民族学说、阶级斗争学说、无产阶级专政学说、文学艺术理论等等,也都应当当作合用的工具来看待。同样,这些工具的使用也要结合当前社会各个领域的实际。不管是过去的历史实际还是当下的现在实际都是常新的,变化的,我们所使用的工具也应该是常用常新的。所以,马克思主义就是既保持自我又随着实践不断发展着的理论体系。

  马克思主义既是人类社会的远大理想也是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光镜。

  马克思主义揭示了人类社会的发展规律,明确指出,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是全人类的共同理想。原始社会变成奴隶社会,奴隶社会发生革命变成封建社会,封建社会又发生革命变成了资本主义社会。马克思主义的历史唯物主义成功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历史进程,让人类自主预计自己的理想社会形态,并为理想社会提供了极具可能性的社会形态设计。

  但同时,也必须承认,我们当前的社会主义社会还是初级阶段,就算是中国特色,也仍然是初级阶段的,距离马克思主义所述的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设计还有较大差距。马克思主义学说,在追求社会公平正义和人类解放的基础上,既指明了追求富强之道,也把寻求富强与寻求人类解放和公平正义紧密地结合起来。我们在解放的道路上已经迈出了95年的步伐,但是在共同富裕和公平正义方面还需要百尺竿头更进一步。

  2016年1月份国家统计局公布的官方基尼系数为0.462,实现连续七年降,但这个数字也仍然处在高位,说明我国的贫富差距仍然很大,老百姓的获得感还需要更好地满足。马克思主义就是照进我们现实的反光镜。如果说,它对人类理想的共产主义社会形态设计是“诗和远方”的话,那我们的现实就是逃不过去的“眼前的苟且”。如果一个人总是处于“眼前的苟且”中,让他相信远方还有理想,是很困难的。所以,在这个意义上,马克思主义就是当前社会主义国家的反光镜,让我们看到自己所处的初级阶段,看到自己与理想社会的距离,从而“不忘初心,继续前进”。我们相信,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在领导全国人民做大蛋糕的同时能更好地分好蛋糕,大步摆脱“苟且”,奔向幸福的“诗和远方”。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