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电信诈骗必须绳之以法

2016年09月08日 07:17   来源:经济参考报   侯云龙

  9月7日,360手机卫士发布《2016年中国电信诈骗形势分析报告》,数据显示,仅8月一个月,360手机卫士共拦截各类诈骗电话4.45亿次。根据360手机卫士的市场占有率估算,全国月均电话诈骗将超5亿次。360方面同时介绍,根据目前电话诈骗数量,仅从事拨打诈骗电话的不法分子就在15万名左右,再结合电信诈骗的团伙犯罪特性,预计全国从事电信诈骗的不法分子总数将超过百万之巨。

  从近期多起典型的电信诈骗案来看,电信诈骗及其背后产业链之所以长期存在,并且难以防范,根本原因是相关的公民个人信息、电信等领域立法缺失,给了犯罪分子可乘之机。因此,想要杜绝电信诈骗,就需要加快在相应领域的立法工作,理顺各方责任,这样才能堵死电信诈骗的各个环节,最终斩断电信诈骗黑色产业链。

  近年来,电信诈骗呈高发态势。为此,工信部、银监会等相关部门出台了多项防范措施,但由于我国尚未正式出台系统全面的“个人信息保护法”和“电信法”,致使不少环节仍存在漏洞。例如,由于“个人信息保护法”的缺失,在教育、房地产、银行等能够大量采集公民个人信息的领域,公民个人信息被批量转卖。一方面,这些转卖行为往往并不被知晓,另一方面在对公民造成人身和财产损失前,这些行为也难以构成犯罪。因此,公民既无法对相应的风险进行有效防范,也难以通过公安部门进行维权。可是,这些被转卖的个人信息流入不法分子之手,将极大地威胁公民的人身和财产安全。

  一旦完成相关立法工作,将能够有效地抑制和打击电信诈骗,并有助于斩断背后的黑色产业链。首先,相关法律的出台,能够为公民维权提供支持和帮助,能够在源头上对电信诈骗进行有效防范。例如,公民如果发现个人信息被转卖,可以顺利通过公安机关对违法行为进行打击,不但可以维护自身权益,也能够防止个人信息泄露引发电信诈骗;而在相关法律缺失的现状下,即便公民遭受电信诈骗,很长一段时间内都无法在公安机关直接立案。

  其次,相关法律的出台还能理顺电信运营商、银行等机构的责任,将有效地促使这些机构建立起完善、高效的电信诈骗防范机制。从目前大量电信诈骗案件来看,不法分子往往利用运营商、银行等机构现存的漏洞,使用他人个人信息办理手机和银行账户,进而实施诈骗和转账。但如果相关法律对上述机构的责任作出严格界定,甚至规定承担连带责任,运营商和银行就不会出于盈利目的,对非实名制开户等行为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这样不法分子实施诈骗的渠道就会越来越窄,想要轻松转账也会难上加难。

  更重要的是,一旦相关法律出台,公安部门对电信诈骗及其背后产业链的打击和惩处力度也有望进一步提升。在现行法律体系内,对电信诈骗的惩处力度较轻,对黑色产业链中转卖个人信息、非实名开户等行为也基本没有有效约束。这就使得电信诈骗的违法成本极低,最终吸引大量人员投身其中,各类案件频发。

  事实上,各界对“个人信息保护法”、“电信法”等相关法律的重要性已有所认识,相应的立法呼声也日益高涨。从国外经验看,加速相应法律的出台,不但能够有效地防范、打击、惩处电信诈骗,还能促进电信、互联网、银行、房地产等行业的健康发展。在我国大力推进信息产业、“互联网+”的大背景下,以立法斩断电信诈骗黑色产业链已刻不容缓。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