餐厅推“打赏制”缘何遭遇“滑铁卢”?

2016年08月29日 07:33   来源:红网   禹海君

  随着微信发红包的兴起,北京市越来越多的餐馆引入了“打赏”机制,如果对服务员感觉满意,顾客可以现场扫二维码支付“赏钱”。对于收费新模式,没有给小费习惯的中国消费者普遍表示反感。记者走访了解到,个别餐厅实施的打赏制由自愿走向索要,经消费者投诉后餐厅已紧急叫停。(8月28日《北京青年报》)

  对餐饮业来说,“打赏制”极具创意,其意义本应该是推动餐饮服务的提升,甚至餐饮服务的革命。但如今的现实却是,餐厅推出的“打赏制”,在实际执行中引发了消费者的一片质疑和反对声,一些餐饮店甚至不得不紧急叫停。这样的现实,显然背离了推出“打赏制”的本意,也无助于餐饮服务的提升,更使得这样的创新面临夭折。

  那么,“打赏制”缘何遭遇“滑铁卢”?原因不外乎以下几个:一者,一些餐厅推出“打赏制”,看似是探索新的经营方式,但其内在目的却是为了转移经营压力。面对日渐增加的压力,餐厅试图通过好玩的方式,在不给自己服务员加薪的情况下,通过引导消费者对旗下服务员进行金钱、精神奖励,最终将压力转嫁给消费者。

  二者,“打赏制”的关键在于管理,核心则是为了提高服务质量,但现实是,餐饮业服务从业人员素质普遍不高。与此同时,在餐厅依靠消费者给服务员打赏这种激励制度代替自身管理的情况下,服务员为了赚取更多,自然难免会强行向消费者索要“打赏”,服务员的价值导向难免发生偏差,进而给消费者带来不良的体验。

  三者,消费者给服务员“打赏”还未养成习惯。对广大消费者来说,给服务员“打赏”就意味着需要额外多掏钱,本来消费就不低,额外的“打赏”费自然让人难以接受。更何况,在消费者看来,有了“打赏制”,不仅增加了不便,需要扫码加会员支付等一系列动作,也多少给人一种餐厅服务区别对待的味道,让人倍加反感。

  必须说,餐饮行业服务进行创新的做法固然值得赞赏,但更需要学会因地制宜。就“打赏制”来说,首先需要转变的是消费者被转嫁压力的观感,其次需要切实提高服务人员从业素质和改善服务态度,保证菜品口味、营造舒适的就餐环境,甚至包括完善诸如网络服务、停车服务等细节服务,如此,或许才能让“打赏制”逐渐被接受。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