滴滴"4公里收千元"自砸创新饭碗

2016年08月25日 11:03   来源:东方网   罗志华

  你用滴滴打过最贵的一次车,花了多少钱?8月23日上午,市民温先生向新京报记者反映称,自己从单位打车回家,大约4公里的路,却被收了1728.1元的车费。而此前,同样的距离,花费只有十余元。(8月24日《新京报》)

  温先生是通过"滴滴企业版"平台叫车的。"滴滴企业版"是推出不久的一种创新做法,专门针对企业设计,为企业提供商务出行服务。企业职工可以通过该平台叫车,无需个人付费,记账后由企业与平台统一结算。这一创新减少了企业的商务出行支出,简化了车费给付流程,滴滴公司也获得一批固定的客户。因此,创新对滴滴公司、对企业和职工都十分有利。

  然而,此次出现如此高额的收费,为这一创新蒙上了一层阴影。据后台信息显示,高收费的原因是温先生的这笔订单持续了400多分钟,用车里程超过500公里。经过了解,滴滴公司负责人判定司机未能及时停止计费。而当事司机则辩称"去了趟济南",但司机是故意还是操作失误,目前尚存疑问。司机对此闪烁其词,且他是高收费的直接受益者,从这些因素来看,司机故意而为的嫌疑还不能排除。但不管是何种情况,都暴露出"滴滴企业版"存在的漏洞。

  也许有人认为,此次仅是一次不合理收费而已,或许其中还存在误会,问题没那么严重。其实不然。首先,若不是温先生较真,此次高收费或许难以被发现。因为"滴滴企业版"最终付费的并非乘客本人,乘客对车费缺乏"痛感",假如温先生没有如此细心,没有维护企业资产的责任心,此账单很快就会被记入结算平台,最终由企业埋单。

  其次,若此次收费没有这么离谱,就更加难以发现。比如4公里只加收二三十元,尽管也是数倍多收,但也无从查起。且叫车的次数多了,多收的总车费仍是个巨大的数额。透过此事可以看出,滴滴公司、企业、司机、乘客都涉及到车费,链条过长,为司机动手脚埋下了隐患。且指望企业职工监督费用也有些不靠谱,相反,此模式应该在规则上避免乘客与司机出现"合谋"空间。

  随着机关及企事业单位津补贴得到进一步规范,许多出行创新模式应运而生,除了"滴滴企业版","滴滴政府版"也已在多地运行,以迅速抢占"后公车时代"的市场蛋糕。然而,类似创新也容易出现新的问题,假如规则设计不合理,或者监管不到位,过去存在于公车方面的监管压力,就会一部分转到类似的新模式上。

  "4公里收千元"也许属于个案,但管中窥豹,其所暴露出的问题应该得到正视。这说明创新固然重要,但合理的规则和严密的监督,才能让创新具有持久的生命力。假如在规则和监管方面存在较大漏洞,即使想法再有创意,也可能经受不起市场的考验,最终自砸创新饭碗。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