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鞍钢:中国进入创新2.0时代

2016年08月19日 09:51   来源:人民日报海外版   胡鞍钢

近日,中国在创新领域最新进展的新闻,让人眼前一亮。

  一是,8月16日中国发射的世界首颗量子科学实验卫星“墨子号”,“开启人类保密通讯新纪元”。二是,15日公布的2016年全球创新指数显示,中国首次跻身世界最具创新力的经济体25强。

  实际上,创新早已成为中国的热词。比如,即将在中国杭州举行的二十国集团领导人峰会,其主题首先强调“创新”:构建创新、活力、联动、包容的世界经济。再比如,“创新”被列为中国倡导的新发展理念之首。可以说,中国对创新的重视与需求,从来没有像今天这样强烈和迫切。

  创新的领域较为宽泛,而科技创新尤为受到关注。前不久,国务院正式印发的《“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下称《规划》),明确提出未来5年国家科技创新的指导思想、总体目标、主要任务和改革举措。

  事实上,早在10年前,中国政府就曾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如果说以2006年制定《国家中长期科学和技术发展规划纲要(2006—2020年)》为标志,中国走进了科技创新1.0时代,那么可以认为,以《“十三五”国家科技创新规划》为标志,中国进入了科技创新2.0时代。

  之所以说《规划》是中国进入科技创新2.0时代的标志,因为《规划》提出了到2020年的中国科技创新目标,并对“创新型国家”进行了界定,更为重要的是对目标进行了细化量化、对实现目标作出了全面部署。

  第一,提出了科技创新总体目标:国家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大幅跃升,创新驱动发展成效显著,国家综合创新能力世界排名进入前15位,迈进创新型国家行列,有力支撑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目标实现。

  第二,剖析了“创新型国家”的5个维度:自主创新能力全面提升;科技创新支撑引领作用显著增强;创新型人才规模质量同步提升;有利于创新的体制机制更加成熟定型;创新创业生态更加优化。

  第三,提出了科技创新12项预期性指标,具有极高的信息含金量,清晰地绘制了2020中国科技创新目标及宏伟蓝图。其中,从科技创新投入指标看,2015—2020年期间,研究与试验发展经费投入强度从2.1%提高至2.5%,总经费从1.42万亿元增加至2.5万亿元,年平均增长率高达10.3%——若按购买力评价计算,占世界总量比重将超过美国成为世界第一位。

  当然,中国能否顺利进入科技创新2.0时代,还有赖于落实各项创新政策和政策法规,完善科技创新投入机制,加强规划实施与管理等。

  “十三五”时期是中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进入创新型国家行列的决胜阶段,也是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全面深化科技体制改革的关键时期。可以预见,到2020年,中国科技实力和创新能力将大幅跃升,迈进世界创新型国家行列,成为世界重要创新中心,为世界发展作出更大科学贡献、知识贡献和技术贡献。

  (作者为清华大学国情研究院院长)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