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来,饱受洪水滋扰的南方地区,渐渐等来了洪水退去的“守得云开见月明”。人们的生活将逐步进入正轨。与此同时,大量泡水车所衍生出来的问题,也要“浮出水面”。
有数据称,此次因暴雨内涝导致的泡水车,光在武汉就有两三万辆之多。在很多小区的地下车库内,不管白车黑车都成了泥巴车,忙着拖泡水车的救援公司忙地不亦乐乎。大量泡水车未来将流向何方,是“洗尽铅华”,还是“回炉重造”,这都是问题。另外,是否会有很多不明真相的群众成了泡水车的“接盘侠”,这也是人们关注的重点。
二手车市场流转着很多泡水车,这是公开的秘密。考虑到利润最大化的因素,商家都不会主动去进行特别标注。此外,法律对于泡水车处置没有明确界定。虽然有些泡水车,其受损程度并不大,经过简单的修复也能上路,进入二手车市场之后,也会因“性价比高”受到追捧。但泡水车终究难逃“水货”之嫌,久而久之,隐患问题会随着时间显现出来,发生熄火、ABS系统失灵的问题,也是有很大概率的。这些“定时炸弹”,会让不明真相的消费者权益受到侵害。
再看这次发生内涝的大中城市里,不少二手车收购者的手机被打爆。对于泡水车,中介们大都是来者不拒。他们对于没有报案的泡水车,则更是情有独钟。所谓没有报案,就是泡水车车主没有走保险流程。因此,它们在系统内就没了可以被查询的车损信息。这就给了泡水车“改头换面”的最大空间。泡水车“洗白”之后,以低于正常的市场二手车价格销往偏远地区或者县级城市,消费者或许感到捡了漏,但实则当了冤大头。
对于泡水车,消费者必然是处在“看得出来是本事,看不出来就倒霉”的弱势位置。即便有些车主在使用后发现泡水车问题,但和商家要进行退货和维权,实在是件很麻烦的事情。因为缺乏权威的第三方机构的鉴定,所以就很可能被无良商家吃定。此次,南方洪水导致数以万计的泡水车的去向不明,更是加重了这种剧情的衍生。
泡水车可以进入二手车市场,但必须有严格前提:不能有“后遗症”,且要进行信息的对称。这才是对消费者权益的最大保护。但就目前来看,很多泡水车都是被利益推着满地跑,却没有相应的“刹车”。建立市场多方认可的第三方检测机构来为其“验明正身”,以及包括保险、4S店在内的信息联网,买卖双方明人都不做暗事。这些,都是泡水车充分市场化的硬件要素。少了这些因素的加持,泡水车就只能在灰色地带转悠。
(责任编辑:范戴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