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现实中,就行为效果而言,雪中送炭远比锦上添花要暖心。
昨日的《长沙晚报》就有两则雪中送炭的新闻:一则是12日早晨,市民何女士刚出门,孩子就在路边出生了,在丈夫王先生焦急之际,市民纷纷出手相助。在市民的帮助下,救护车及时赶到,将何女士和婴儿送到医院,目前母子平安;另一则是长沙慈善会正式启动实施2016年长沙市政府1500万元特困家庭子女高等教育助学项目,今年考上一、二、三本和高职院校的特困家庭大学生,每人可获得3000~5000元的资助。
前一则新闻是群众行为。必须承认,在看惯了“扶不扶”的顾忌和争论之后,这样的新闻就像一缕春风,市民纷纷伸出援手的举动体现了星城的温度。在救助产妇的过程中,人们不是远远围观,彼此虽为陌生人却能像亲戚朋友一样相互帮衬,体现着公民社会的特征。是的,助人为乐、雪中送炭者的身影常是简单的,但这种简单却是一种风景。成人们的这些善举虽然简单,却会给孩子们留下最深的成长印象。它犹如一仓饱满的谷粒,是我们很多人的精神口粮。它也给社会中的一部分人拟出了一道考题:在适应城市化潮流的过程中,当道路铺上水泥之后,如何学会把“陌生人”当“熟人”,如何学会既关心亲友又关心他人,自我提升公民素养,助力城市温度?
这些年,我们讨论过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的过渡话题。身处熟人社会之中,我们随处可见亲情烙印。因为,在这个小社会里,人们不乏礼让互助。在熟人社会里,你会为自己的长辈让路,为自己的晚辈撑伞,甚至会为远方的亲戚解难。但离开这个熟人社会,面对陌生人时,有些人却难有这种习惯性动作。在这个转型过渡的阶段,我们每一个人都处在了成长课堂上。从熟人社会到公民社会,再到公序良俗社会,需要我们学习的东西确实不少。
后一则新闻是政府行为。市政府以财政兜底的形式为寒门子弟提供帮助,无疑会影响这些孩子的成长历程。在政府部门雪中送炭的关心之下,贫困的压力不再阻碍他们的人生前途,这是民心德政。值得注意的是,长沙这个助学项目已连续实施12年,共发放助学金7024万元,资助贫困大学生近3万名。这样的持续性政策体现的就是钉钉子精神。它无疑会增添城市温度,更会产生良好的市民引导效果,使得城市间的人际关系更为温情融洽。
什么样的城市最幸福?这个问题的答案也许有很多版本。但从根上说,一座幸福的城市一定得是温暖的。这样的温暖来自于集体也来自于个人,来自于政府也来自于社会公众。由此看来,我们得记住:你怎么样,星城便怎么样。雪中送炭,多多益善。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