都来沾些“傻气”吧

2016年06月30日 10:37   来源:东方网   司徒伟智

  初夏时节,上海中华艺术宫展出丁和拍摄的西域石窟壁画遗存,一百五十余幅,琳琅满目。一路欣赏,一路惊讶,既为边陲龟兹竟默默藏有规模堪比阿富汗巴米扬、甘肃敦煌的世界级艺术石窟,又为摄影家大跨度的人生转型——须知这是一则企业家弃商从艺的传奇。

  古人云“诗必穷而后工”,当然对。但是,说艺术需要花钱,也对。前者提倡主观奋斗,后者重视客观条件,二者有机统一。缺了物质条件,“举家食粥酒常赊”,饭都吃不上,这样搞艺术太苦。想想彭端淑笔下的四川贫僧赴南海取经,“吾一瓶一钵足矣”,虽云豪气干云,势必步履维艰。看看眼下丁和,这位原服装企业家、现著名摄影家越葱岭、穿大漠,手中有钱,心中不慌,再不必蓬头垢面、衣衫褴褛。而且效率奇高,一再奔赴新疆各地石窟考察,多次飞往德国博物馆拍摄流失文物,靠双腿行走,走到哪年哪月?

  十年辛苦,十年成功,背后却是“十年牺牲”。十年岁月何漫漫,人家天天在那里忙公关、拉订单,你只管钻洞窟、拍画像,支付多少机会成本,牺牲多少经济效益。又不图卖艺生财,据报载“丁和已将先后近四十次前往新疆实地拍摄的影像资料无偿捐给自治区文物局、龟兹研究院、吐鲁番地区的文物局等机构”。

  有钱不赚,且一味支付、捐出,这就叫境界。就是社会文化发展为重,自家资财减损为轻。不由想到我们的近邻湖州南浔镇,90年前那位承继祖业的巨富刘承干,倾尽积蓄建嘉业堂藏书楼、翻刻古籍、惠及四方。尽管学识所限,眼界欠高,入选书目未必俱称允当,但恰如鲁迅评价的“有些书,则非傻公子如此公者,是不会刻的”。傻气者,胸襟宏大助文化,“正其义不谋其利”的公益心也,“傻”得可爱!

  一个生意人的成功,亦属百里挑一。但是,因此就一一去歌颂?NO,我没兴趣。我倒是赞赏,其中或多或少沾染些傻气的主儿。手握巨资,当“守财奴”不好,花天酒地无聊,狂妄跋扈更糟;还是钻研文化,修养自己来得好;自我修养之余,把钱撒出去,帮助大家修养,就最好。因此难忘从过去到现在的“丁和”故事。譬如张伯驹,他“傻”得平素为收购一幅名贵字画不惜变卖房产,到头来,积储的百件字画包括陆机的《平复帖》统统捐给博物馆供大家看;又如邵洵美,当初娶下盛家大小姐,富得流油,但他这“傻出版家”专爱帮穷书生印行冷门书,儒林誉为“小孟尝”,老婆却日日惊呼“只有出账,没有进账”。

  不止于富人,就是常人,也以沾些傻气为高吧。记得当年采访苏步青,他回忆中学时期数学成绩引来校长洪老师褒扬,主张送他留学。“我中学毕业那一年,洪老师已经到当时北京的教育部去工作了,还特地寄来二百块钱。这在当时是一笔很大的数目,使我终于在一九一九年踏上开赴日本的海轮。”不算富翁,却沾傻气,一样可敬。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