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题公园“土洋之争”:“找乐子”有大市场

2016年06月24日 10:19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栾笑语

  “王健林叫板迪士尼”的噱头让主题公园“土洋之争”的话题迅速蹿红。从文化价值到运营管理,从盈利渠道到服务模式,各界纷纷讨论本土乐园与“洋品牌”差距在哪。在方方面面的关注和议论中,却似乎淹没了主题乐园的核心产品——“欢乐”。

  主题乐园卖的就是“欢乐”,游客的基本诉求就是“找乐子”,玩到疯、再疯到嗨。这个道理不新鲜,却鲜有本土企业能够真正做到。如何做精做强“欢乐”这个最重要也是最核心的产品,才是本土乐园最应该考虑的。

  “欢乐”蕴含在模式之中。最近被反复讨论的迪士尼模式正是个中范例。米老鼠、唐老鸭、白雪公主、兔警官朱迪……不管面对什么年龄段的游客,迪士尼创造出的经典形象中,总有一款能唤醒他们儿时的童心和欢乐。成功打造欢乐模式,使游客“一见你就笑”,应是本土乐园的现实追求。

  “欢乐”体现在服务之中。如何使排队的游客保持快乐心情?如何为游客及时排忧解难?如何满足游客的多样化需求?这些都体现在服务上。有网友吐槽,有的乐园人山人海,玩一趟只感到疲惫。事实上,世界成功的主题乐园无不是人头攒动,正是服务这一块做得到位,才使游客忽略了其他不足。本土乐园在追求新创意、打造新模式的同时,还需在服务上再下功夫,使游客在乐园的每一分钟都能心情舒畅、感受欢乐。

  “欢乐”讲究在细节之中。有朋友感叹某本土乐园在细节上的欠缺。刚从嗨翻天的过山车下来,每一个毛孔都是跳跃兴奋的,然而耳边的乐曲却是悠远淡然的《平湖秋月》,顿时没了再去寻找欢乐的兴致。这说出了某些本土乐园的共性。其实,绚丽的色彩、跃动的音效,甚至是不起眼的垃圾箱都应是蕴藏欢乐的载体,让游客感受欢乐,就应该将“欢乐因子”弥合到每一个细节中去,形成一整套“欢乐体系”来感染游客。

  营造“欢乐”还需要做精主业。作为文化娱乐产业中的重要部分,本土主题乐园往往被赋予传播中国文化、体现中国价值等重任,这无可厚非。但在没有打造好“欢乐”这个核心产品之前,一切都是空谈。只有为游客提供持续不断、花样翻新的“欢乐”,其他连带功能才能真正实现。当前,一些主题乐园有“舍本逐末”的倾向,显然不利于企业长远的经营发展。企业应真正明确主题乐园的主业,把“欢乐”做精做强,才能实现商业价值与社会责任的双赢。(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栾笑语)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