回归全国统一命题大势所趋

2016年06月08日 07:44   来源:中国青年报   01 版)

  今天,940万名考生走入高考考场。

  与往年不同,今年有26个省份加盟全国统一命题。高考试卷由去年的16套下降到9套。

  高考全国统一命题的回归,是大势所趋。

  首先是命题科学性的要求。这样有利于推进高考内容与形式改革,命题质量能得以保障。因为最大的公平是提高命题的科学性,高考试卷由国家教育考试机构统一命制,可以集国家之力,延请最高水平的命题专家出题。

  过去在某些高等教育不太发达的省份,命题水平参次不齐,影响了考生的发挥。

  再比如,黑龙江、内蒙古、新疆都有蒙语考生,而高水平的翻译老师是有限的。这些省用一套卷能更好地保证试题质量。

  其次是安全性的要求。这样有利于降低高考安全风险。作弊与反作弊,犹如道高一尺魔高一丈,现在很多的考试出现机构作案,作弊器材都已经是间谍级别了。作弊者动用各种资源在寻找漏洞,谋求突破。所以,尽量减少试卷的套数,有助减少漏题的风险点。

  当然,国家意志是最重要的。

  全国统一命题有利于准确把握国家要求,实现通过高考选拔人才、引导教学、促进公平的目的。以今天的语文考试为例,全国Ⅲ卷实用类文本阅读题“一代通儒顾炎武”最后一道试题谈到,后人将顾炎武“保天下者,匹夫之贱与有责焉”归纳为“天下兴亡,匹夫有责”,要求考生就此谈自己的看法。古代诗歌中宋代曹翰的《内宴奉诏作》强调古为今用,注意挖掘传统作品的当代价值。曹翰是宋朝初年一位功勋卓著的将军,他的诗不以雕章琢句取胜,留给人深刻印象的是那种深沉浓烈的报国之志。

  高考是高中阶段的最后一课。特别是语文,它的一个作文题,一段阅读文字,涉及的古文篇目往往让考生终身难忘,反复咀嚼回味。家国情怀、使命担当、中华文化都是国家想更多地传达给考生的。

  不过,全国统一命题不是全国只有一套题,今年全国卷有四套题。“一纲多卷”,有利于从国家层面统筹不同区域教育发展水平和不同类别的考生水平,办好更加科学更加公平的国家考试。

  也有人担心,“我用了全国Ⅱ卷,隔壁省的学生用的是全国Ⅲ卷,会不会无法公平竞争,我的考题难我就吃亏了?”

  但实际上,实行“一纲多卷”不会影响不同省份考生的考试录取。目前,我国的招生录取体制是分省计划体制,招生计划按省分配,招生分数线由各省根据本省的招生计划、考试情况和考生志愿进行划定。各省之间分数线不具备可比性。高考平均分的高低和试题的难易程度不会影响招生计划的分配和考生的录取。

  保证公平是最低要求也是最高标准。选材方面,命题人要考虑到不同区域、不同民族、不同性别之间的考生的差别,努力避免公平性问题的出现。比如全国卷在选择试题材料时,避用新式传播媒介中热议而传统传播媒介中罕见的话题,避用经济发达地区常见而经济欠发达地区稀少的事物,避用新近流行、被赋予特定内涵的词汇。据教育部考试中心透露,今年有3800多名残疾考生参加全国卷考试,6位全盲考生使用了他们的专属考题。

  试想,3个月后,大学的寝室里,来自天南海北的同学又可以议论同一道高考题了。这种共鸣,让大家一下就熟了。这或许是统一命题的一个意想不到的副产品?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