据《人民日报》5月30日报道,“不涨工资,招不来人;工资涨上去,企业吃不消”,“降成本,别的成本还有戏,用工成本,我看难!”记者在浙江省的杭州和嘉兴、河南省的郑州和洛阳采访时,企业普遍反映用工成本上涨迅速,特别是在企业效益不理想的情况下,对企业构成较大压力。
用工成本增加是近年来企业吐槽较多的话题,一些企业经营者要求降低诸如社保费率等刚性用工成本,而不少职工则将自身工资上涨速度与社会平均工资上涨速度相比较,认为自己的工资并没有上涨多少,其实是“工资被平均”;一些专家和管理部门则给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优化管理等应对措施。
用工成本增加是一个不可逆转的趋势,期望通过降低职工的工资标准“对冲”企业增加的经营成本,并不现实。积极的举措应该是有效控制工资上涨的速度和比率。对此,企业可以通过提高生产设备的自动化水平,阶段性降低用工数量来增加工资增长的弹性,但更多的方面则超出了企业的能力,这也是一些企业吐槽的缘由。
当企业吐槽用工成本增加时,他们在期待什么?
一些企业期望能建立社保费率灵活机动的调节机制,适当给企业一些“腾挪”空间。虽然社保基金压力持续增加,但它是逐年累进的,一段时间或者分年度对社保费率进行调控,对社保基金的安全并不会构成实质性的影响。经济发展好的年份适当提高一些社保费率,经济下行压力大的年份适当降低一些,可以让企业适当缓口气。今年有关方面适当降低了社保费率,其实就是回应了企业的期待。
一些企业期待能确保农民工“稳就业”。目前,农民工成为不少企业主要用工来源,而农民工能否“稳就业”直接关系到企业的用工,间接影响到工资成本的变动。随着近来一些城市的功能调整,不少企业搬迁到远离中心城区地带,生活配套设施跟不上,职工的生活成本增加,一些农民工提出更高的工资要求。相关企业希望当地政府尽快完善生活配套设施,从而降低企业因留住职工而付出的替代成本。
还有一些企业期待有关部门能降低行政性收费。比如,一些与行政审批相关的收费,还有第三方评估、评价之类的收费等,这些虽然不属于直接的用工成本,如果能够压缩或取消这类收费,对于企业应对用工成本的压力也会拓展一定空间。
有必要提醒,应对用工成本增加,有些企业不能一味“等靠要”。企业要主动适应市场竞争的变化,要有主动而为的决心和动力,要有超前意识,主动规避风险,提升竞争实力,不可习惯性地将“解困钥匙”寄托在政府身上。政府做好政府该做的,企业做好自己能做的,只有各方共同行动,以短期和长远措施共同应对用工成本的增加,我们才能找到理想的解决路径。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