研究生殒命导师工厂的偶然和必然

2016年05月30日 09:10   来源:南方网   斯涵涵

  23日下午,上海焦耳蜡业有限公司发生爆炸,事故共造成3人死亡、近200平方米的彩钢板坍塌,华东理工大学研二的学生李鹏不幸遇难,李鹏的导师张建雨持有事发工厂的股份。事故原因正在进一步调查中。((5月29日新京报)

  当李鹏家属焦急询问导师张建雨情况究竟如何时,“这个事纯属意外”,张建雨回答随即挂断电话。

  是的,在张建雨眼里,这的确是一个意外。若不是这个工厂发生爆炸、死亡这一惊天新闻,就没有人知道,他一边在高校里挂着研究生导师的头衔,一边是参股多家企业当老板,一边拿着教育经费,一边却致力于自家企业的兴旺发达;一边给学生发着极低的补助,一边却让学生当做廉价的劳动工具,如此滋润的“导师老板”生涯没想到被爆炸毁掉了。

  然而,此事也并不偶然。作坊式的缺乏安全保护装置的实验室、利用导师地位欺压学生、为了私利“阻拦”学生发表论文、安排学生进行危险实验,一系列匪夷所思的行为,说明这个老师早已利欲熏心,无视法规、漠视生命,违背师德,其言行早已逾越安全界限之外,发生“事故”只是时间早晚而已

  面对生命悲剧,华东理工大学称,2007年,学校便明确规定,教师不允许在校外企业进行实质性兼职,个人也不能作为法人开办公司。张建雨做这种事情,是瞒着学校和学院的。但工商资料显示,2015年6月30日之前,张建雨是这家公司的法人,而且张建雨既很少发表论文,也不关心学生,整天忙忙碌碌,“更像一个商人“”,学生满腹怨言,学校难道从不知情?学校又是如何加强教师管理和教学考核的?还有多少违法背德的“导师老板”隐藏在浮冰之下?

  师者,所以传道授业解惑也,然而像张建雨这样的研究生导师已然摒弃了这个老套的称呼,言行举止俨然更像一个商人或“老板”。事实上,很多导师乐衷于拉项目,项目多给研究生做,不做完甚至延期毕业,这在很多大学校园里已然成为公开的秘密。试问哪个学生敢说个“不”字,这也是李鹏同学郁闷而纠结又不得不低头的所在。这种市场气息浓厚的称谓不仅褪下老师们身上的神圣光环,连附着在文化人一词中的“斯文”也被冲刷得干干净净。

  在资源数量一定的背景下,资源的占有量就决定了一个人的强弱,而在导师与研究生的力量对比面前,学生无疑是弱者。当导师故意把学生当成自己的廉价劳动力甚至可以被任意压榨的工人,实在是教育价值定位上的莫大偏差,亦是师德滑坡的直接表现,更是高校行政化、市场化的缩影。

  研究生殒命导师工厂,偶然之中蕴含必然。当导师变成老板,又掌握着大批学生的命运与未来,研究生沦为“学生工”的潜规则便大行其道,凸显了以往单纯的师生关系已经异化成市场运作体制下的利益关系,也更说明,深化教育改革、纯正校园风气,提升教师品格、规范校园道德生态,刻不容缓。这是研究生李鹏用生命敲响的沉痛警钟。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