掘金大数据产业 迎接人工智能时代到来

2016年05月27日 08:26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大数据是新事物、新业态,但已经广泛应用于制造、交通、金融、医疗、零售、家居等行业,通过“加工”实现了数据的“增值”。

  在该领域,我国虽然迈开了步子、发出了声音,但很多研究还不深入、不透彻。数据将会是未来创新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应该多措并举,努力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基础

  大数据产业正成为创新、竞争和生产力的前沿。以美、日、欧为代表的发达经济体,纷纷加大对大数据的扶持力度,并将其上升为国家战略。无论是欧洲的数字经济、工业4.0,还是美国的分享经济、产业互联网,背后真正的推手都是大数据和云计算能力。我国提出要实施“国家大数据战略”,并将其纳入了“十三五”规划纲要。在政策利好刺激和各方实践推动下,我国大数据产业有望迎来爆发式增长。

  大数据听起来有点生涩,但实际上已经渗透到人们日常生活的方方面面,广泛应用于制造、交通、金融、医疗、零售、家居等行业。

  比如说柔性生产。通过海量的用户数据和分析,可以实现个性化定制和生产,丰富产品供给的类型和质量,为传统制造业提供新的动能。比如说电商打假。通过智能图像识别、数据抓取与交叉分析、智能追踪、大数据建模系统等技术,可将假货从10亿量级的在线商品中捞取出来。又如交通管理。未来,晚高峰下班,可能连遇20个绿灯!这不是运气,而是红绿灯会“思考”。城市管理者可以利用海量交通数据进行算法建模,控制红绿灯时间减轻道路拥堵。比如说货运协调。利用大数据和移动互联网技术,货主发货和司机接货的信息能在若干秒内快速匹配成功,周边司机数量、属性、价格和服务等一目了然。

  《2015年中国大数据交易白皮书》显示,2015年国内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已达1105.6亿元,较2014年增长44.15%。其中,大数据基础设施建设、大数据软件和大数据应用占比分别是64.53%、25.47%和10%。预计到2020年,我国大数据产业市场规模将达到8228.8亿元,年复合增速接近50%。2020年我国的数据总量,有望占全球数据总量的20%,成为全球第一数据资源大国。

  大数据技术的战略意义,一方面在于掌握庞大的数据信息,另一方面在于对海量数据进行专业化处理,通过“加工”实现数据的“增值”。有消息称,大数据产业的“十三五”发展规划将于下半年发布,不仅将进一步加大对大数据关键产品研发和产业化的支持力度,还将大力推进工业大数据的应用,并加强制造企业与信息服务企业的合作共享,推进大数据在研发、设计、生产、制造、售后服务等全生命周期的应用。此外,还将支持地方开展大数据应用试点工作,鼓励和支持各地方、各行业、各部门先行先试,积极推进大数据的标准体系建设。

  大数据是新事物、新业态,我国虽然迈开了步子、发出了声音,但很多问题的研究还不深入、不透彻。信息孤岛、大数据技术原创能力和产业实力不足、综合人才队伍缺乏、法律法规不健全等,制约着我国向数据强国的转变。为此,要围绕数据从哪里来、放在哪里、谁来使用、如何利用等问题,秉承“数据是资源、应用是核心、产业是目的、安全是保障”理念,加快完善法律法规,推动我国大数据产业健康发展。

  首先,要加快制定稳步推进公共信息资源开放的政策,释放数据红利,尽快出台政府信息共享的有关办法,提高政务信息资源的共享水平和利用效率。其次,要强化大数据安全的保障能力,加强大数据环境下的网络安全技术的研究,制定大数据安全标准和大数据安全保障框架,形成大数据安全保障体系。再者,要研究推进大数据相关的基础性制度建设,比如开展数据确权、资产管理、市场监管、跨境流动等数据治理的重大问题研究。

  数据将会是未来创新社会最重要的生产资料,要加大数据技术的投入和研发,努力让数据和计算能力成为各行各业的创新基础。大数据与各个行业的深度融合,将产生前所未有的社会和商业价值,并催生人工智能时代的到来。(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秦海波)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