虚假大学为何屡禁难止

2016年05月20日 13:17   来源:东方网   江曾培

  又到了高考季,许多考生家长已经在盘算报考那些高校,网上也有不少名字看来响当当的“高校”在大摇橄榄枝。实际上,这些都是些子无虚有的虚假大学,是“李鬼”们用来骗钱的。钱钟书先生的《围城》中的“克莱登大学”是基于美国现实的艺术虚构,而我们如今京津沪等大城市却实实在在有着多个这样的“野鸡大学”。

  在打假声中,近年来对这些虚假大学也多有揭批。2013年6月和7月、2014年7月、2015年6月,上大学网先后4 批“挖”出328所虚假大学,如冠名“中国邮电大学、中国信息科技学院、中国经济贸易大学”,等等。日前,5月17 日,大学网联合百度安全又发布了第五批虚假大学名单,4 年来累计揭露了400多所“李鬼”大学。这些“李鬼”不具招生资格、没有办学资质、涉嫌伪造售卖虚假学历文凭证书、涉嫌非法招生或网络诈骗,坑害了不少人。

  “李鬼”大学不谓不少,危害不谓不大,社会对它们的揭露制裁也不时进行,然而,如同割韭菜一样,割了一荐,又长了一荐,这固然由于“李鬼”们鬼计多端,不断地变换校名来迷惑公众,但从根本上来说,是要加大打“鬼”的力度,紧紧盯着这些“鬼”,严格办学管理制度,筑成一道没有空子可钻的“围城”,不让“李鬼”施其计,一旦在这方面捣鬼,就依法加以制裁。社会各个方面,应当像上大学网这样热心揭假打“鬼”,都自觉地在这方面贡献自已的力量。

  同时,要尽量缩小这些虚假大学的市场基础。“李鬼”所以热衷这样“办学”,是为了骗钱。而所以能骗到钱,则是因为有市场,有人愿意来。这其中,固然有些人是由于分辨不清正规大学与虚假大学,稀里糊涂上当受骗,懊悔不已;有些人则是自愿上钩,有意买假。他们很清楚这些学校和文凭证书都是假的,但因为报考、升职、考核、入户等利益驱使,他们愿意“花钱买假”,沦为虚假大学造假利益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他们因假获利,不仅不举报这些“李鬼大学”。有的还成为“鬼”的宣传员和推介者,助长了虚假大学的泛滥。

  虚假大学为什么屡禁难止,看来一方面是在查处和制裁上过软过弱;另一方面则是没有有力地清除其市场基础。为了有效地打掉这方面的“鬼”,需要双箭齐发:在有关部门加强责任心,加大整治查处力度的同时,公众也要提高公德心,决不“与假共舞”。

(责任编辑:范戴芫)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