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辱骂殴打、强迫脱衣、拍照侮辱……近年来,校园欺凌事件突然多了起来。就在上个月,山西运城绛县,一位名叫张超凡的15岁少年在网吧被6名同学殴打长达4小时后死亡。
也许是有赖于网络的飞速发展,类似的校园欺凌事件不断出现在我们的视野,敲击着大众的内心,5月9日,国务院教育督导委员会办公室,印发《关于开展校园欺凌专项治理的通知》,要求各地中小学校针对发生在学生之间,蓄意或恶意通过肢体、语言及网络等手段,实施欺负、侮辱造成伤害的校园欺凌进行专项治理,这是首次从国家层面对校园欺凌进行治理。
对于校园欺凌事件,第一道关口应该由老师守卫,决不能置身事外。比如法治周末记者在采访留学生凌潇潇时,当事人有这样的讲述——小学时,在被同学用凳子砸、被关进厕所、被辱骂之后,凌潇潇找到老师诉说了自己的遭遇,但老师以一句“一个巴掌拍不响”而了事。这句话貌似有理,但是,针对现在的校园欺凌事件,并不适用,因为在很多类似事件中,不少同学抱团儿欺负一个相对弱小的同学,并无道理可言。更关键的是,抱团者中,即使有部分不愿意参与,但是为了和大多数人站队,也往往助纣为虐,甚至主动欺负弱小以表示立场,如此情形之下,所谓“一个巴掌拍不响”的结论就太过敷衍。
当然,最终还是需要立法制止校园欺凌,多起校园欺凌事件手段残忍,性质恶劣,不仅仅影响校园的正常生活,更令被虐待者承受严重心理阴影,影响一生。我们有必要参照西方国家制定严苛法律,以此应对愈演愈烈的校园欺凌,就像前不久,美国对中国留学生欺辱同学案件的判决,如此惩戒力度才是对有暴力倾向学生的最有力的警钟,否则,仅仅一句轻描淡写的“下次不许”,无济于事。
(清华大学品牌营销专家)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