报载,在我国的很多城市,小学生一般是下午3时30分放学,家长大多要到下午5时以后才能下班。于是,其中的一两个小时的“真空期”,成了许多家长不得不面对的揪心难题。为此,有的地方办“快乐晚托班”,然而,充满快乐且内容丰富的晚托班,并非人人都能“享有”,所以,“快乐晚托班”紧缺愁煞父母。(见4月26日的《新民晚报》)
时下,小学生作业少,放学也早了,让不少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纠结不已。而今,开办“快乐晚托班”,孩子们放学后,可以先呆在晚托班里,有专人进行托管,既解决了家长们的后顾之忧,又能让孩子们聚集在一起,相互学习交流,在健康的环境里茁壮成长。这无疑是为家长们办实事,办好事,自然能够赢得家长普遍欢迎。
问题是,这种“快乐晚托班”紧缺愁煞父母,无疑是传递出一个民生信号。而民有所需,官应有所应,这样才能做到执政为民、服务于民。从这个角度上讲,笔者希望各地的“快乐晚托班”多起来,让群众满意。毕竟,在我国许多城市,小学生一般在下午3时半放学,家长大多要到下午5点或5点半才能下班,这段时间内,孩子的人身安全的怎么办?而孩子虽是父母所生,但并非家庭的私有财产,相反,是国家的花朵和未来,保护好他们的人身安全,不仅是父母的责任,也是地方政府和全社会的责任。只有站在这个高度,解决小学生放学后“最后一公里”的安全问题,才能为儿童编织一张“安全防护网”。这样一来,孩子多一份安全,家庭就多一份安宁,社会就多一份和谐,国家就多一份安康。
开办“快乐晚托班”,是在践行本着对少年儿童负责、为社会分忧、为家庭解难的理念,既然上海市能够做到,笔者认为,其它地方也可以做到。只要依托社区平台,联合周边教育资源,开展以兴趣培养和素质教育为主的各类活动,与学校老师形成错位互补,与家长教育紧密连接,实现学校、社会、家长对未成年人教育的无缝,样等于是为部分家长特别是双职工家长办了一件实事、好事,给孩子带来了人性化的关怀,必将有利于孩子健康成长。毕竟,实践早已证明,孩子的无缝对接管理问题不是小问题,若不未雨绸缪,把服务做细做到位,一旦等到其成为一大社会问题时,再来应急,那付出的代价可能会更大。从这个角度上讲,我真诚但愿,各地的“快乐晚托班”多起来。
(责任编辑:邓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