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书记为啥强调信访的“源头”?

2016年04月22日 13:44   来源:光明网   光明网评论员

  【阅读提示】习近平:把群众合理合法的利益诉求解决好

  昨日(21日)消息,习近平总书记近日就信访工作做出指示:各地各部门要加强风险研判,加强源头治理,努力将矛盾纠纷化解在基层、化解在萌芽状态,避免小问题拖成大问题,避免一般性问题演变成信访突出问题。

  这是继去年国家信访局会同国土资源部、住房和城乡建设部等进行信访实地督查之后,中央对信访工作的又一次强调和阐述。专门就此作出指示,有对信访作为目前疏导社会矛盾主流渠道的研判,也表达了基层社会矛盾发酵带来的治理压力。

  上述讲话中所强调的“源头治理”很有针对性,一直是信访工作的关键所在。当前的信访制度是嵌套在“向上负责、下管一级”政府体制之中的,它不仅展现着利益受损群体与当地发展诉求的博弈,也展现着下级政府与上级政府的博弈,长远社会治理目标与当前维稳目标的博弈,一地稳定与更大行政区域治理的博弈,而在这些冲突中,基层政府多半有偏向于短期目标、偏向于任期内稳定、偏向于牺牲部分群体利益达成决策目标的惯性。所以,信访问题的“源头”,往往扮演着问题的制造者和解决者双重角色。

  这种角色上的分裂,常阻碍信访在源头治理中发挥出矛盾疏导的功能。梳理近些年的新闻事件可看到,涉及城市拆迁安置、农村土地征用、以及企业改制损害职工权益等等上访案件,很多都是基层政府粗暴决策或不当治理的伴生物,其中一些又在酿成公共事件后成为了维稳的目标。近期的常州毒地风波中,维权的常州外国语学校家长就曾遭受过有关部门的传唤和询问,被警告“不要惹事上访”,从一个侧面透露出信访纾解社会矛盾的思路在落地时的尴尬。

  在地方规划发展中,部分群体的利益要服从政府决策逻辑;而不服从这种逻辑的上访者,同样要面对信访工作对地方维稳的事实上服从。在“越级走访不被受理”新规出台后,这种尴尬可能会更有强化的趋势。去年几部委组成信访督查组进行实地督查,应该也是充分考虑到了上述情况,意在理顺地方信访工作机制。总书记此次指示中对加强源头治理的强调,是对信访工作的提点,其实更是对一些基层决策上的短视行为和固有治理思路的敲打。

  实际上,正如光明网评论员曾论述过的,信访的“A面”是民众的申诉渠道、权利救济渠道,“B面”则是政府自我矫正的低成本手段之一,是开放型政府与民众接触的常规、低成本渠道,地方政府应该从麻烦中看到其建设性的一面。脚是拦不住的、嘴是堵不住的,多少小麻烦都是在长期的压制和封堵中酿成大祸,成为全国性的公共安全事件,最终将地方发展的肘腋之疾扩大成为了心腹之患。这些前车之鉴还不够密集么?

  源头治理的责任者,需要多思。

(责任编辑:邓浩)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