理性看国内油价调整“五连停”

2016年03月29日 07:44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正如市场所预期,因国际油价仍低于40美元/桶,本轮国内油价调整再次搁浅,这也是今年以来国内成品油价格第五次暂停调整。这样的结果,很多人表示理解,但也有不少人发出疑问,国际油价都那么低了,我们的油价为何不下调?

  目前,中国经济已与世界经济紧密相连,理论上讲国内外油价应保持大概一致的变动趋势。但我国成品油定价机制之所以设置了40美元的“地板价”,是综合考虑了国内原油开采成本、国际油价长期走势以及我国能源政策等因素。

  据统计,国际主要石油企业的原油平均生产成本在每桶40美元左右。因资源禀赋不同等原因,我国原油的生产成本会更高,如果在每桶40美元以下时继续开采,将会给国内开采企业带来困难,且会进一步加大中国原油的对外依赖度。换言之,这么做的根本目的,是为了维护我国的能源安全,以及我国油田开采、原油炼制等上游企业的基本经营环境。

  需要指出的是,在设定40美元/桶这一调控下限的同时,我国还建立了“油价调控风险准备金”机制,即当国际市场原油价格低于40美元时,成品油价格未调金额全部纳入风险准备金专项。这笔资金须经国家批准后方能使用,且主要用于节能减排、提升油品质量及保障石油供应安全等方面。与此同时,我们也应看到,当国际市场油价高于每桶130美元这一“天花板”时,国内成品油价格将不提或少提。

  从这个意义上看,完善后的成品油价格机制跳出了油企和直接用油者的小圈子,有望惠及更广泛的社会群体,这不仅体现了社会公平的理念,也是观念上的进步。

  当然,从长远看,无论是“地板价”还是“天花板”,都只是短期措施。随着国家对石油天然气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成品油价格将完成从政府调控到与国际接轨、最终实现完全市场化的全过程。(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顾 阳)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