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PO门槛悄然变化,推行注册制还要多久?

2016年03月25日 07:35   来源:中国网   曹中铭

  3月18日,创业板拟上市企业北京万集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成功过会。一家企业通过发审委的审核,并不值得大惊小怪。不过,与此前其它企业过会相比,北京万集过会所折射出来的意义则完全不同。

  万集科技过会最受关注的莫过于其财务指标。资料显示,与2013年相比,万集科技2014年营业利润、利润总额、净利润三项数据,其下滑幅度分别达到了84.61%、75.54%和75.80%。2015年上半年的业绩同样差强人意,其实现的营业收入不足2000万元、净利润也仅610.57万元,而营业利润、现金流量净额更是双双为负。其经营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投资活动产生的现金流量净额、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净增加额负值分别高达12536.83万元、211.51万元和8815.94万元。这样一家业绩出现下滑的企业,丝毫没有“成长性”可言,竟然也能成功过会,在此前显然是不可想象的,但却变成了现实。

  万集科技的过会不是因为发审委审核不严导致的,也不是偶然事件。事实上,在此前也有类似的案例。如今年2月份,湖北振华化学首发申请获得通过,招股书显示,该公司2015年1-6月公司净利润为1634.74万元,比2014年同期下降64%。而在更早的去年7 月份,浙江创优材料首发申请成功过会,但该企业2014年实现营业收入较2013年下降31.54%,净利润同比下降48.49%。

  此前上会审核企业无不呈现出高增长的态势,并且离上会日期越近,其业绩增幅越大。但许多在上会前成长性令人“惊艳”的企业,在挂牌后纷纷露出“狐狸的尾巴”,也给投资者带来“惊吓”,要么业绩大幅下滑,要么成长性不再,甚至于上市即亏损的亦大有人在。在这些企业亮丽的招股书背后,有多少是真实的?又有多少是含有“水分”的呢?

  业绩下滑的企业也能成功过会,凸显出IPO门槛的悄然变化。透过这一现象,笔者以为有如下方面值得关注。一是更多中小企业今后都有上市的可能,即便是在业绩下滑的背景下。此前,中小企业由于业绩不稳定,运气好的或许能上市,运气差的,则将与资本市场无缘,但这一格局将发生改变。二是凸显出信息披露的重要性。从上述三个案例可以看出,业绩下滑不是根本性的问题,只要发行人履行充分的信息披露义务,那么就有过会的可能。三是以往的包装粉饰、业绩造假现象可以休矣。此前一家企业为了能顺利过会,或为了高价发行,往往会把业绩做得非常漂亮,但如今这一操作手法将慢慢失去市场。四是说明上市审核的核心正向“强调信息披露,弱化财务指标;强化中介机构尽责,弱化主体资格实质门槛”转化。此外,还将促进今后欲上市企业真实披露信息。

  IPO门槛的悄然变化,实际上亦是市场发展的必然。近年来监管部门不断深化新股发行制度改革,其中的重点即为强化发行人的信息披露工作。上述三家企业敢于自曝业绩下滑的“家丑”,正是监管部门强化信息披露的结果,也说明在某些欲上市企业中开始真正执行。从企业的自曝“家丑”,到发审委的审核通过,其实了开了两个“好头”,背后的意义是不言而喻的。

  最重要的还在于,IPO门槛发生变化,亦是为将来推行注册制进行铺路。注册制的核心在于信息披露,如果没有这一基础,注册制的实施将在市场上引发灾难。在发行人充分披露了相关信息后,剩下的交出市场进行选择,YES或NO,高价发行或低价发行,一切都将由市场说了算。因此,IPO门槛悄然变化,其意义实际上不仅仅只是“降低”门槛这么简单,而是顺应市场的变化,并着眼于未来。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