清理审批中介 让市场的归市场

2016年03月01日 07:13   来源:广州日报   张涨

  经李克强总理签批,国务院日前印发《关于第二批清理规范192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的决定》,决定再清理规范一批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目前,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集中清理规范工作基本完成,原来作为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已经取消70%。

  简政放权着眼于简化办事流程,除了最为直接的减少审批事项外,不少审批设置的前置条件,同样值得重点关注。例如验资、鉴定、论证、评估等中介服务,有相当一部分并无太多必要。这些人为设置的中介服务,不仅给广大办事人造成了麻烦,也使得公权力运行增加了冗余环节,更易形成权力寻租、权力外包等违法违纪现象:要办审批先找中介,使得一些本来没有必要的中介事项,摇身一变成了一些商人和官员的摇钱树。过多过滥的中介服务,也应像审批事项本身一样,能取消的取消、能压缩的压缩、能简化的简化。

  此次,国务院分两批清理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就是针对这些前置条件而展开的“瘦身”行动。报道称,国务院部门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集中清理规范工作基本完成,原来作为审批必要条件的中介服务事项已经取消70%。换句话说,最终只保留了3成的中介服务,改革力度之大,值得肯定。

  但从另外一个角度来看,若整体分析目前的行政审批事项和流程,会发现审批事项分散在多个部门和层级,此次国务院部门的行政审批中介服务事项已清理完成,但还有很多不合理的审批流程、中介服务仍在省、市、区等各级政府,以及各个垂直管理系统当中存在。在为国家部委“革自己的命”点赞同时,也需要顶层设计加强统筹执行,以同样的标准和思路,一鼓作气在更多领域、更多层级清理规范行政审批和相关中介服务。某种程度上来说,分散在其它部门和层级的审批权限,比起国家部委来恐怕只多不少,要让更多人收获简政放权的改革获得感,就必须将改革落实到基层、惠及更多企业和个人。

  其次,行政审批和中介服务压缩了,并不等于相关部门可以放任不管,而是要转变职能,将主要的精力从前置审批转移到后期监管、服务市场上来。一些审批事项和中介服务为何能够取消?一个基本逻辑前提就是市场具有自净能力,公众用脚投票,自然而然地就可以实现市场主体的优胜劣汰,并不需要部门来越俎代庖决定谁有资格进入市场。但这要建立在市场规则透明完善的基础之上,否则便会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效应,让简政放权陷入“一放就死”的境地。因此,在减少了审批事项之后,职能部门迎来的下一个挑战,就是要腾出手来,构建一个更加完善、健康的市场,来接过自己放掉的权力。归根结底,对审批事项和中介服务开刀,就是要让市场回归到决定资源配置的关键位置上去,方能让行政的归行政,让市场的归市场。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