给粮种建个“诺亚方舟”

2016年02月05日 09:23   来源:人民日报   宦 翔

  由于部分库存种子在战乱中损毁,国际干旱地区农业研究中心的种子库存严重告急。去年9月,该中心向位于挪威的斯瓦尔巴德种子库提出申请,要求取出先前存储的部分种子“备份”。

  众所周知,种子是农作物的生命之源,也是人类繁衍无虞的基本前提。种子库就是这样一个防患于未然的产物。当前,全球至少有大约1400个种子库。它们就像保险箱一样,一方面承担着保持全球主要农作物基因多样化的使命;另一方面是为了在各种天灾人祸来临之际,通过其储存的种子,确保农作物的后续种植和食物供应。因此,外界形象地将其称作“末日种子库”。

  挪威斯瓦尔巴德种子库是这些种子库的典型代表。它位于斯瓦尔巴德群岛永久冻土带区的一座砂岩山内部120米处,耗资900万美元建成。种子库海拔130米,即使冰川融化,仍能保持干燥;周围有长45米、高4米、厚1米的隔温混凝土板保温,保证库体常年维持在零下18摄氏度。库内备有防爆破门和密封舱,可以抵御原子弹爆炸和里氏6.2级地震。

  农作物种子被贮存在三间长27米、宽9.5米、高5米的独立冷藏室中。附近有一座煤矿和发电厂,为冷藏室运转供应能量。而用于包裹种子的袋子,则是由特殊的金属箔片等高端材料制成。即便制冷系统失效,这种袋子仍能确保种子的贮存温度保持在零摄氏度以下。在这样的条件下,小麦、大麦和豌豆等农作物种子可持续保存长达1000年,而生存能力最长的高粱种子,大约能存放1.95万年。

  给粮种建立“诺亚方舟”,并不意味着可以从此高枕无忧。根据联合国统计的数据,1900年至2000年,世界粮食和农业植物多样性已经损失了75%,预计到2055年,全球花生、土豆和豆类等重要粮食作物将失去22%的野生近缘物种,物种的减少将威胁到人类未来的粮食安全。全球农作物多样化基金会负责人弗勒认为,人口增长导致对粮食需求增加,全球气候变暖、水资源紧缺以及环境富磷化,农作物多元化目前面临着严重的挑战。

  英国《经济学家》周刊的文章认为,确保物种的多样性和安全性,除了完善种子库建设,还应该从田间地头着手,提高植物育种能力,并重新重视原先未得到充分利用的作物,将其纳入育种计划中,并建立切实有效的种子体系。

  随着全球范围内种植的农作物品种更加趋同,它们也会变得更加容易遭受病虫害、干旱及其他因素的影响。“末日种子库”保存不同的粮食作物种子,可以加速繁殖一些有能力抵御气候变化的作物,比如更加抗旱或抗高温的作物,进而长期、可持续、有效地为全球食物供应提供解决方法,以缓解日趋严重的全球饥饿问题。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