主持人:自从去年中国游客到日本抢购马桶盖的消息传出,智能马桶盖一炮而红,据说国内市场培育时间缩短了至少5年,智能马桶盖销量猛增。尽管有媒体报道说,日本的马桶盖其实大都是产自中国浙江,国产跟外资品牌相比质量并不会差,但日前国家质检总局的一份抽检报告显示,在抽检的智能马桶产品中,有四成不合格,大部分问题集中在耐热耐燃性能上,很多企业压根就没添加阻燃剂或没足量添加阻燃剂,而这是有火烧屁股风险的。
魏文彪(江西 职员):从去年开始,屡有中国游客到日本疯抢智能马桶盖的消息传出,有些人甚至指斥这些游客“不爱国”。而此次智能马桶产品被抽检出四成不合格,实际上是再证了当前国内部分产品标准与质量管理,同国外同类产品相比存在差距,才是导致国内游客在海外抢购某些日用品的根本原因之所在。
主持人:我们不缺制造这类产品的技术,也有着庞大的需求市场,但质量却不尽如人意,问题出在哪儿?
毛建国(江苏 职员):相关人士介绍,“国内智能马桶都没有这样检测过,厂商对相关标准并不是很熟悉。”有效的检测不仅能够保证质量,而且能够倒逼质量稳步提升,一旦检测机制落后甚至形同虚设,就可能产生“逆淘汰效应”。无论是没有检测,还是技术不行,抑或标准落后,都会实实在在影响产品质量。这也是人们感慨,中国马桶盖不是输在技术上,而是输在检测上。
主持人:消费者日趋理性,更加注重产品的质量,不会仅仅被“价廉”所吸引,这在“智能马桶盖”一事上显然也有所体现。
然玉(四川 职员):国内市场自产自销的马桶盖,一大典型特征就是,延续了一贯的“低品质低利润”策略。特别是,随着高消费力人群流向海淘市场,上述这种模式不得不持续强化。于是,这便构成了一种恶性循环:优质消费群体流失,产品品质下滑;产品品质下滑,又反过来加剧优质消费群体流失。维持某一市场、某一商品的可靠品质,不仅需要行之有效的执法管控,也需要相应的消费基础兜底。围绕“智能马桶盖”的种种讨论,理应意识到这点。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