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信朋友圈是个浓缩的世界,在这里,眼下正流行什么可以一览无余。有人晒去年的行走步数等于跑了多少个马拉松,有人分享征服不同滑雪赛道的喜悦,有人立志新的一年要学会滑冰……总之,都与运动相关。而运动,离不开装备。随着全民运动风潮的兴起,特别是北京张家口联合申办冬季奥运会的成功,冬季体育用品消费的热情正在被激发。
在国内开展和普及冬季群众体育活动,带动3亿人上冰雪——北京申办冬奥会提出的这一美好目标,其实也意味着冬季体育用品消费市场极其广阔。与如此巨大机遇相对应的,却是我国冰雪产业市场略显混乱的现状。由于起步较晚、又有希望深耕我国市场的国外成熟品牌,所以,在一段时间内,国内销售的产品大多是代理的国外品牌,相对于即将到来的冬奥会,我国冬季体育用品行业也只能算是刚刚上路。但是,国外品牌的产品代加工又多是在我国沿海省份完成的,在这个过程中,相关企业已经积累了经验。接下来,只要做好两件事,即便起步晚,相信我国冬季体育用品行业的步子也可以走得快一些。
第一件事,加大专业产品的深入研发。冬季运动装备比夏季运动装备需要更高的科技含量,而我国运动品牌多是从休闲品牌延伸或转型而来,在专业功能特别是雪地运动的专业功能上还处于较为落后的阶段,必须加大研发力度,提升产品的科技含量,加速抢占市场。更重要的是,随着国内冬季运动项目的普及,这部分专业需求将逐渐释放出来,消费者对冬季体育用品层次的需求也会越来越丰富。因此,相关企业的产品开发就不应仅仅停留在外围上,而是要比市场发展快一步,通过提供多层次专业产品带动大众冬季运动装备市场的消费。换句话说,专注于差异化的专业领域发展,或许也是品牌突围的一种路径。
第二件事,做好精准营销。利用短期热点资源,比如奥运会、世界杯这样的大型赛事,能够获得平时几倍甚至十几倍的收视率。之后,“运动”或者“泛运动”的概念也会进一步被强化,提升消费者的消费欲。近年来,我国不少鞋服品牌就是通过参与各类赛事,提升了品牌知名度。对于冬季体育用品生产企业来说,也应如此。面对必然到来的冬奥会消费高潮,在营销层面要做到精细化、精准化、差异化,并更多结合微信、微博等社交媒体进行推广,在宣传赛事的同时也会形成更良好的供需互动。
当然,要做好这两件事的,并非仅仅是冬季体育用品行业,而是整个体育用品行业。到2025年,我国体育产业总规模预计将达到5万亿元,作为提供运动装备的体育用品行业也将从中分得一杯羹。在这种背景下,“回归专业运动”的呼声越来越高。而要回归专业运动,首先必须有专业的、能够让消费者接受并认可的产品。比如,专业跑步需要紧身衣、心率测量设备等一系列产品,其中,夜跑还要有印着荧光条的跑步装备。我国体育用品品牌要做的,就是打造产品专业功能属性,并通过专业性产品带动周边产品的延伸性消费。
不过,面对5万亿元的金矿,也别高兴得太早。消费市场的扩大意味着竞争更加激烈,这场比赛还将继续。对于刚刚上路的冬季体育用品行业来说,也不可避免地会有大量资金涌入,机会与震荡是并存的,我们需要的则是发展和冷静。(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牛 瑾)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