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国难民政策亟须打开民众心中那扇门

2016年01月11日 06:37   来源:京华时报   凌朔

  此刻的德国,还要为已经入境的难民群体打造一套明确和有效的融合计划,更需要说服德国民众自下而上地辅以协助、宽以待人并假以时日。

  德国科隆9日爆发多场示威活动。一边是,女权运动者抗议新年前夜发生在科隆等地的集体性侵事件;一边是极右排外集团指责政府难民政策“纵容无极限”;另一边是声援政府、支持开放难民政策的左翼人士集会;而警方则派出上千警力,用高压水枪和警棍控制几处失控的现场。

  “用143名警察对付强奸犯,用1500名警察对付示威者”“德国不欢迎‘奸民’”“难民将让德国长久苦难”……各种标语、标题充斥着德国各种媒介。示威在对立,观点在对立,媒体在对立,民众也在暗自站队。集体性侵事件的快速发酵,就像一针催化剂,迫使德国社会重新检视总理默克尔的“开门政策”。一些人在问,面对难民潮,德国是否有必要比其他欧洲国家显现得更大度,德国是否有必要让整个国家充当“政客个人爱心泛滥的试验场”。

  答案不很清晰。对身处苦难的难民伸出援助之手本没有错,站在人性或道德角度来说,甚至应该受到推崇和褒扬;但从国家治理的角度看,大批难民在短时间内涌入,势必会引发社会问题,一味强调包容,而相应的法律、安全、管理、安置、教育、职业、生活等配套制度和服务跟不上,只会引发顾此失彼的诸多恶病,危害到本体健康。

  没有人否认大多数难民都安分守己,但包括默克尔本人也开始承认,确实存在一些“问题难民”,需要对他们采取严苛法律。但目前德国朝野及社会关注的焦点显然已不是“问题难民”个体,而是业已进入德国的110万难民究竟会不会成为定时炸弹,“问题难民”会不会间歇性出现并使德国今后需要长期面对“难民问题”。

  自打向难民敞开大门的头一天起,默克尔就在强调“融合”。她很清楚,想把吸纳的难民转化为德国经济的正能量,就要帮助难民快速融入德国社会。但是,吸纳上百万不同信仰、不同价值观的群体并指引他们融入社会,恐怕不是给一笔救济金、教几堂德语课、发几本法律书那么简单。融合需要时间,需要过程,需要技巧,更需要全社会更广泛、更长期的宽容和包容。

  默克尔的开门政策,敞开的是德国面向难民的那扇国门,但德国民众心里的那扇门,还没有真正打开。

  没有人知道难民潮的终点何在,没有人知道目前每天涌入1000名难民的状况何时结束,但德国收容难民的能力是有限的。此刻的德国,恐怕不仅需要默克尔设定上限和期限,还要为已经入境的难民群体打造一套明确和有效的融合计划,这套计划,需要行政力自上而下地执行,更需要说服德国民众自下而上地辅以协助、宽以待人并假以时日。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