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负“一带一路”开启的伟大时代

——评王义桅《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
2015年12月17日 07:15   来源:中国经济网—《经济日报》   

  去年,我随中联部组织的代表团赴英国开展中英政党对话。代表团由时任中联部副部长的于洪君同志任团长,团员是来自相关部委的领导与专家。代表团中唯一来自高校的,是中国人民大学的王义桅教授。一路走来,王义桅教授的勤学敏思令人印象深刻。

  前些日子,我收到了王教授所著的《“一带一路”:机遇与挑战》。本想简单翻阅一下,不想打开后被书中的分析所吸引,一口气通读了全书。现在我们处于信息大爆炸的时代,一年不知会出版多少书籍。如何在浩如烟海的出版物中发掘值得一读的书,成为当今读书人的困惑。读完王义桅教授的最新著作,我觉得这是一部值得一读的好书,愿意推荐给对“一带一路”感兴趣的同仁。

  之所以推荐这部著作,有以下几个原因:

  本书主题具有重大战略意义。2013年秋,习近平总书记出访哈萨克斯坦时,在纳扎尔巴耶夫大学演讲中提出了建设“丝绸之路经济带”的倡议,随后又在印度尼西亚提出了建设“21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倡议。“一带一路”倡议提出后,得到了国际社会的广泛关注和热烈反响。国内外媒体对此进行了广泛报道。“一带一路”构想将对未来全球经济贸易格局产生深刻影响,国内外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这一构想的战略意义,希望系统深入地了解这一构想。关于“一带一路”构想的论述很多,但是,系统介绍与分析“一带一路”构想的著作却不多见。今年4月,王义桅教授的这部著作由人民出版社出版,这是国内首部从国际关系角度解读“一带一路”构想的著作。对于希望了解“一带一路”构想的读者,本书无疑是值得好好研读的。

  本书的系统性全面性。“一带一路”构想覆盖60多个国家,由于秉持开放包容的理念,辐射范围还不限于此。“一带一路”构想内容十分丰富,习近平总书记用“五通”来概括,即政策沟通、设施联通、贸易畅通、资金融通、民心相通为主要内容,全方位推进务实合作,打造政治互信、经济融合、文化包容的利益共同体、责任共同体和命运共同体。因此,对“一带一路”的全面理解,需要建立在系统的分析之上。本书结构简明扼要,除了前言与结语外,只有四个章节,但内容十分丰富。作者从介绍“一带一路”构想的背景入手,对比分析了“一带一路”构想与以往的丝绸之路复兴计划以及马歇尔计划的异同。本书客观分析了“一带一路”面临的机遇与风险,该书指出,“一带一路”既面临着全方位开放机遇、周边外交机遇、地区合作机遇、全球发展机遇,同时也面临着政治风险、安全风险、经济风险、道德风险、法律风险。自从“一带一路”构想提出后,国内对其机遇讲得多,而对面临的风险分析不足,这对于真正落实这一战略构想是不利的。本书的分析是客观全面的,是严肃和均衡的。最后,本书作者就如何推进“一带一路”建设提出了建议。他提出,要用三个创新,即理念创新、理论创新和方式创新,来推进“一带一路”构想。

  本书独特的分析视角与独到见解。“一带一路”是区域合作求共同发展的构想与倡议,因此,多数分析是从区域经济合作的视角来进行,国外一些分析则从地缘政治角度来分析。本书是从国际关系视角来进行分析。也许是因为分析视角的不同,作者提出了不少值得关注的观点。例如,作者指出,国内外存在对“一带一路”的误读,存在认知风险。作者在书中归纳了十种对“一带一路”的误读。作者认为,“一带一路”并不是针对美国“重返亚洲”战略的一种中国战略,而是一个区域合作的倡议,是中国提供的一个全球公共品。因此,“要慎谈战略,多讲文明”,避免被误读为中国借此推进地缘政治扩张。作为一个“伟大合作倡议”,“一带一路”不属于中国,而是属于沿线所有国家,并给世界带来巨大发展机遇。“一带一路”是沿线国家的共同事业,应始终坚持“共商、共建、共享”原则,通过共商共建丝路,达到共担风险、共襄盛举的目标。这些独到观点,具有启迪性,值得认真琢磨。这对于读者更加全面客观理解“一带一路”,从而把握好这一构想的机遇,无疑是十分有益的。

  本书能够在众多关于“一带一路”的论述中独树一帜,与本书作者丰富的阅历有着密切的关系。作者王义桅教授曾为工程师、外交官,目前在中国人民大学从事国际关系与国际战略的研究与教学,他还在众多智库任职,担任人大重阳金融研究院、国家发展与战略研究院高级研究员,兼任中联部当代世界研究中心特约研究员。(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作者:国务院发展研究中心副主任 隆国强)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