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心引力》和《星际穿越》在近两年的持续热映,让太空科幻片成为了影坛热点,所以当这部由雷德利·斯科特执导、马特·达蒙主演的年度科幻大片《火星救援》出现时,人们不禁会想,这会是另一部《地心引力》吗——两部影片都讲述宇航员险境求生、回归地球的故事;会是另一部《星际穿越》吗——两部影片都讲述了星际旅行和外星冒险,甚至都要去救马特·达蒙!但是看过《火星救援》之后,你会发现虽然本片与那两部影片不乏相似之处,但科幻基调实则大异其趣,不再是天马行空的浪漫,而是一板一眼的写实。《火星救援》将“科幻片”中的“幻想”成分减到最小,将“科学”成分增到最大,通过纪实性的表现手法,用大量基于现实科技与科学理论的细节,展现了宇航员火星求存与营救的壮举,堪称创造出一个前所未见的写实(纪实)科幻片的全新类型。
《火星救援》开创性地用纪实手法来表现科幻,从而给观众造成了一种“发生在当下”的真实感。首先,影片在服化道等各个层面有意跟其他酷爱展现“未来感”科幻片形成鲜明反差,片中的未来世界跟我们所处的现实世界没有什么差别,观众不会看到任何噱头式的未来高科技道具,也绝不会有太空科幻片中常见的宇航员跟飞船主控电脑进行“人机对话”的未来科技感十足的场面,影片甚至从头到尾都没有标明故事发生的年代,也是在有意弱化未来感,强化现实感。其次,影片采用的事无巨细的纪实性叙事方式,也同其他酷爱展现浪漫冒险的太空科幻片形成鲜明反差。片中的“火星救援”不是由一波接一波的惊险动作和千钧一发的死里逃生这样的商业化传统桥段所组成,而是由步步为营、聚沙成塔的火星生存与地球营救的丰富细节所构建,剧情推进的每一步都有足够的细节呈现与逻辑合理性作为支撑,片中出现的主要地点和人物都有字幕提示,关于火星生存和救援的各种数字被重点提及、反复计算,再加上冷静克制的镜头语言、沉稳扎实的叙事节奏,《火星救援》犹如纪录片式的写实气息扑面而来。
此外,《火星救援》构建真实感的努力不仅在于科技层面,而是全方位的。在NASA组织救援行动的过程中,观众可以看到NASA形形色色的众多角色、部门和场所,NASA主管的每一步决策都要基于多方利益的考量,既要兼顾整个火星探险计划,又要应对媒体公关的难题,还要考虑到营救行动给执行任务的宇航员所造成的心理影响,有时更要基于全局利益作出残酷的决定,从而在社会与政治层面不断完善着整部影片的真实化拼图。
以上这一切都让观众在观看《火星救援》时,产生出同观看其他科幻片截然不同的审美体验。吸引眼球的不再是那些令人眼花缭乱、惊心动魄、宏伟壮观的太空冒险,而是在火星生存和救援过程中不断攻克难关的异常真实的科技细节呈现。一部好莱坞科幻商业大片的魅力不是来自幻想而是来自科学,不是来自视觉效果而是来自细节魅力,不是来自感性浪漫而是来自理性务实,不是来自刺激动作而是来自冷静行动。
《火星救援》虽然弥漫着科学的理性与冷静,也并不刻意煽情,但整部影片也绝不缺乏感人至深的情感浓度和积极昂扬的精神力量。宇航小队的女队长对于马克·沃特尼的歉疚感与责任心真挚而感人,其他宇航员也都毫不犹豫地愿意冒着生命危险前去营救队友,他们彼此之间随意的调侃和对话,都洋溢着浓浓的友情。当中国政府得知NASA的营救计划陷入绝境时,主动伸出援手,也展现出科学无国界的精神以及人类共患难的伟大人道主义。而马克·沃特尼和宇航小队的其他成员在面对各种困难时,也始终秉持着乐观主义精神。即便在遭遇意外感到获救无望之时,马克·沃特尼的内心独白中也从未有过恐惧和懊悔,而是充满了为科学事业奉献生命的坦然与无憾。而救援行动的每一次重大进展,银幕上的人们在欢呼雀跃,银幕外的观众也会在心中呐喊,整部影片都是满满的正能量。
《火星救援》也展现出有别于其他太空科幻片的崭新世界观。以往的太空科幻片即便不乏较为真实的科学内容,但总爱渲染外星人、造物主、多维空间等神秘未知的力量,来表现人类对于宇宙的无限敬畏与瑰丽狂想。但《火星救援》完全没有这些内容,通篇只有一个大写的“人”字。在苍莽寂寥的火星上、在浩瀚无垠的宇宙中,只有人类不断开拓进取的科学精神以及百折不挠的顽强意志在闪光,人类的命运掌握在人类自己的手中,值得敬畏的只有人类自己的智慧与意志。是科学而不是幻想赋予了《火星救援》强大而独特的魅力,而本片也让科学放射出强大的魅力与光芒。观看本片,会让你爱上科学的哦!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