书法如何进校园

2015年08月25日 07:02   来源:长江日报   严辉文

  日前,“翰墨薪传工程”中小学书法教师培训班在武汉开班,近200名中小学教师参加此次培训。

  重视书法教师培训工作,可以说抓住了书法进校园的关键所在。

  书法艺术作为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传统文化的璀璨精品,又是传统艺术的绚丽奇葩。书法进校园,无论是从现代化的角度还是从教育启蒙的角度,其意义都不可小觑。

  眼下至少需要协调解决好所面临的三大困境。

  一是师资困境。书法作为一门博大精深的艺术,非心有灵犀者不能得之,非勤学苦练者不能成之,非学养丰厚者不能显之。正因如此,除了书法圈中人和时常读帖临帖的人之外,对于什么是真书法、什么是好书法,人群中的大多数,甚至于哪怕在其他领域卓有建树者,都难免会出现以讹传讹和真假莫辨之误。知书者的比例之小,或者换言之,书法美学的真谛在少数人手中的现象,在中小学老师群体中恐怕同样存在,如果不是更严重的话。

  二是环境困境。书法无疑是一门极为过瘾的艺术,但是从书写的工具理性层面讲,恐怕又是一门极为繁琐极为麻烦的艺术。在某种意义上讲,现代书写工具比如钢笔、签字笔之类与刻刀、毛笔相比,算是先进的生产工具。但是如果习练书法,纸墨笔砚、文房四宝之类总是必须具备的,甚至于工具越原始越是书法所需要的,任何先进的生产工具都得靠边站。文房四宝这些玩意让学生自备也罢,学校添置也罢,在现有的课堂容量下,进课堂都不是一件容易的事情。甚至于难免与中小学整体学习环境相冲突。

  三是选择困境。任何艺术门类永远只适合有艺术天赋的人,天然有小众化的倾向。书法是翰墨类的诗歌。正如写诗一样,写书法无疑也不是人人都适合的。对于孩子个体来说,还有一个机会成本的问题。即便在书法方面是可造之才,在各门类学习内容面前,在现代化的紧迫要求面前,无疑还有一个选择成本或者说机会成本的问题。对于教育目标来说,更是有一个把握度的问题。书法进校园是着眼于把少数可造之才培养成书法家式的后备人才,还是不过是力求让所有的学生把字写好?

  我以为,书法进校园,除了学校进行教师培训,其实更需要开放的视野和开明的教育模式。在教育领域,人才资源配置也需要最大化,比如当下最需要发挥社会资源的作用。让各级书法协会深度参与,同时在对这些书家和机构进行职业技能考评的基础上,让其中的热心人共同担负起书法进校园工程的责任,其意义远超于让内行人办内行事。这比之学校缺什么教师就招什么,或者重视什么就紧急培训什么,恐怕要经济得多,效果也应该好得多。

  (作者为武汉公务员)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