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王成喜
山东潍坊昌邑市环卫工人向媒体反映,昌邑市环卫局举行的2015“夏送清凉”活动,现场为60位环卫工人发放绿豆、茶叶、毛巾等避暑物品,待拍完照片后又将物品收回,称对这种“作秀”行为表示不满。昌邑市环卫局回应,捐赠物品现场不够分配,只能统一收回,加工以后再统一分配。(8月19日《成都晚报》)
山东昌邑环卫局如此奇葩的举动,究竟从何而来?是为了向市民刷存在感,说明当地环卫局在努力工作吗?或者,是为了向上级部门证明他们完成了慰问环卫工人的任务?当一件旨在慰问性质的工作沦为晒功绩一样的摆拍,那又有何存在必要?如此煞费苦心,只为一张看上去很美的照片,所带来的宣传效果其实比什么都不干还要差。
摆拍式的“送清凉”并非孤例,经验与教训也反复在过往案例中总结。但该地区的环卫局,却以如此拙劣的表演,接力这个“西西弗斯式”的循环,仿佛活在“舆论之外的世界”,个中因素值得深究。它至少说明两点,一是作为一个地方的环卫局,想不到舆论监督的力量能抵达他们的身边,存有侥幸心理;二是作为该项活动的负责者没有真正把环卫工人放在心上。
勤劳的环卫工人不需要摆拍式“送清凉”,对该地环卫局而言,此事反映出的不只是活动组织者的素质问题,更是一种工作态度的问题。搞完活动,拍个照,算大功告成,究竟糊弄了谁?作为当地环卫局的人,很清楚自己这么干的失当之处;作为环卫工人更加不会为其叫好。此事唯一糊弄的只有市民与上级,而在互联网时代,信息传递这么快,沉迷于这种雕虫小技,其实很快就会被人识破。就此而言,希望 山东昌邑环卫局承担应有的责任,也希望这一次的教训能让更多的人警醒,别再在同一个问题上跌倒,让公共部门的公信力一再给少数人的不当行为背黑锅。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