救人是医生的“职业病” 这也是一种见义勇为

2015年08月13日 15:00   来源:东方网   吴兴人

  提起见义勇为,人们往往联想起勇斗歹徒,或奋力救火,这些行为,自然是高尚的见义勇为行为;但是,在平常生活中,另一些出手相助的“小事”,我们也不要小看它们。

  前几天,在上海长宁区龙之梦过街通道内,一名3岁小男孩边走路边吃冰激凌,跌了一跤后,两眼发直、脸色发紫,停止呼吸。在千钧一发之际,闸北区中心医院神经内科主任黄立宏和曙光医院神经内科副主任潘卫东正好开完会路过,于是抢身上前,倒提孩子、拍背、诱吐,一番急救过后,孩子呼吸正常了,两位医生才将孩子交到他妈妈手里。120急救车于7时22分赶到现场,将孩子送到泸定路儿童医院,通过心电图显示,男孩已神志清醒,脱离危险。

  这也是一种见义勇为行为,是一种用自己的知识和智慧救人的见义勇为行为。

  两位医生果断地出手救孩子,是要冒一定风险的。因为窒息超过5分钟,生命就难以挽回。在马路上抢救孩子,万一抢救不过来,家属如不理解,那不是多管闲事吗?如果抢救留下后遗症,那不是自找麻烦吗?在时下,搀扶老人反受讹诈的事例时有所闻。但是,两位医生说,救人是我们的“职业病”。“职业病”三字,说得好。“职业病”,不是病,其实是一种做医生的崇高的责任心。“职业病”是出于对孩子的爱心。救人要紧,顾不得那么多了。有风险,也顾不得了。他们把救死扶伤视作医生的天职,置个人得失于度外。该出手时就出手,这就是“义”之所在,这就是勇为的基底。

  抢救噎食的孩子,不仅需要勇气,还需要高超而娴熟的医技。潘卫东从孩子妈妈的包里拿到一个塑料勺,将它插进孩子嘴里,按压舌根诱导其呕吐。黄立宏一手倒提着孩子,一手为孩子做腹背挤压、拍背。几分钟后,孩子终于吐出了卷筒冰淇淋和胃中的食物,一条鲜活的生命得救了。他们在马路上虽然没有穿白大褂,但不穿白大褂时一样治病救人。我们要向这两位医德高尚、医技精湛的好医生致敬!

  建议两位医生所在的医院应为他们评功发奖。黄立宏和潘卫东的名字,应当在好人榜上留名,上海评选在下一届见义勇为英雄人物时,请不要忘记他们的名字。他们为我们这个城市增了光,为上海医务界长了脸,为上海医生的高超医术加了分。

  由此联想到时下的医闹。许多医生说,我们治好了一个病人,不求回报,只要听到一声谢谢,就心满意足了。黄立宏和潘卫东也是如此。他们救活了孩子,嘱咐了孩子的母亲几句,立刻离开了。孩子的母亲一边哭,一边向两位医生道谢。面对这样可敬的好医生,面对着成千上万这样的好医生,你感谢还来不及,还好意思动不动在门、急诊室大吵大闹吗?你们在向医务人员拔出肮脏的拳头时,你们还有一点起码的做人的良知吗?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