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2日深夜,重庆市15岁少年邹佳航在进入重庆欧瑞特训机构15小时后死亡。27日,在有关部门和警方干预下,该机构解散,事故原因仍在调查之中。重获“自由”的学生们称,邹是因不愿回宿舍,企图逃跑,被教官抓回宿舍毒打数小时死亡。(4月14日《法制日报》)
因病休学,父母为了不让其无所事事、继续学习知识,而在千挑万选之下将其送入特训学校,不想却演变为一场悲剧。具体死因当然有待权威部门的调查来给出,但进入学校15小时就意外死亡,且“身上大面积青紫,遍体鳞伤”,加之同学惊人的反馈信息,或已经足够说明太多。
正如新闻中所言,近年来,未成年人在培训机构或学校非正常死亡事件屡见报端。而梳理这些本该避免的悲剧,不难发现,无论是名为教育“问题学生”,还是强制戒网瘾,他们都有着极为相似的发生链条:都声称为封闭式军事化管理,在学校资质上要么属于非法办学,要么是以各种名义挂靠在正规教育机构之下,如这次涉事特训机构就挂靠在当地正规合法的非学历培训机构之下,并标榜为专门从事“问题青少年”教育研究、不良行为习惯矫正和素质开发。
这种挂靠是否已经构成违规?出事后,当地两个区的教委相互扯皮——既然连事后的责任归属都无法确定,存在争议,那么之前对于该挂靠学校的日常监管又是否存在?监管的疏漏又是否是另一种压向生命的不可承受之重?
以此次的涉事学校为例,其对外宣称“绝不使用暴力,绝不打骂学生。坚持科学训练,以心理辅导为主,军事训练为辅”,但从孩子的反馈来看,“先打服,再上课”几乎就是其“特训”的全部所在。从常识判断,封闭化的管理之下,既拒绝了管理部门与家长的正常监督,未成年的孩子又不具备抵抗力,衍生“简单粗暴”的武力教育,已然具有必然性。更为可怕的是,将被视为“问题学生”的孩子送入这样的学校,“皮肉之苦”或许早已在家长的默许之下。当家长与校方形成这种“默契”,强制教育越过正常的尺度,也就变得顺理成章。
诚然,“问题学生”的教育或已是一个复杂的社会问题,值得重视与探索,但无论如何,这种打着特训幌子的封闭式暴力教育,都不应该被提倡。一方面,包括家长在内的整个社会对于“棍棒教育”的迷信,该清醒了;另一方面,对于教育监管部门而言,这类封闭式特训学校是否统一禁止有待商榷,但至少应该有着科学的准入门槛,且能够被纳入日常化的有效监督之中。
(责任编辑:李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