驾考腐败召唤改革的方法论

2015年04月15日 13:48   来源:燕赵晚报   王聃

  截至2014年末,我国机动车驾驶人已突破3亿人,大大小小的驾校是司机取得驾照的主要渠道。不过,一面是驾校收费近年持续上涨,部分城市2015年的学车价格突破1万元;另一面则是一些地方屡屡上演驾考腐败,考官违规收受的驾考红包达到千万元之巨。(今日本报B03版)

  驾考腐败不是今天才出现的话题,但辄以千万元计的车管所窝案,还是令人不胜莫名惊诧。不难推测,要发生多少起具体的红包送受行为,才能累积成庞大千万元的涉案金额。这说明:所谓的驾考腐败,绝不仅仅是个案,甚至已经成为普遍现象。

  比起高得吓人的涉案金额,更值得条分缕析的其实是驾考腐败的具体生成路径。湛江市纪委办案人员就告诉记者,驾考考官收受红包主要有两种方式:一是驾校直接向学员抬高报价或收取额外费用,由业务员交给考官;二是教练直接向学员收取,考完试就把钱放在考官车内等。驾校充当了中间人角色,学员-驾校-车管所串起了驾考系统的腐败链。学员的送红包往往是不得已而为之,且通过驾校来实现。

  不得已为什么会发生,驾校为什么能成为腐败的中间人?这实际上还是与驾校数量的有限以及普通人学车途径的单一有关。尽管汽车不再是奢侈品,而仅仅是代步工具。但在各个城市,驾校的数量依旧被严格地控制,市民只能通过驾校学习来考取驾照。当学车人数和通过驾考的有限性形成了剪刀差,就为寻租提供了土壤。作为学员和车管部门间的联系渠道,驾校自然就成为腐败的中间人。

  驾考腐败行为的出现,依旧是行政权力过大在驾考领域的表现。审批部门决定着驾校的数量,许多城市的驾校数量多年来都不曾变化。于考试名额上,车管所又牢牢地把握着考试名额的分配,由此,驾校垄断了安排学员到车管所参加考试的权力。区域驾培行业的供应量远远不够,此种模式使得驾校有底气提价不提质,亦使得他们为了寻求利益的最大化,而努力去成为腐败的掮客。反观一切匪夷所思的由来,莫不都缘于驾考领域的封闭性。

  驾考腐败绝不仅仅是司空见惯的腐败,它启示着驾考领域的改革方法论。如何让驾考领域走出腐败和被指责的境地,加大反腐力度当然需要,但更关键的依旧是破除附加于驾校之上的种种垄断。具体就是,破除对驾校数量的限制;在驾校之外,让民众拥有自考驾照的路径。如此,驾考腐败才能真正被遏制。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