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国内高新技术产业发展基础和全球化进程的总体态势看,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开始进入加速推进和全面转型的重要发展阶段。现阶段,需要准确把握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的总体态势,立足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的基本现状,以科技为先导、以市场为依托、以要素为支撑,健全体制机制、多方联动、循序渐进、强化服务、优化环境,全面统筹地开展各项工作,积极发挥双多边国际对话平台在产业“走出去”进程中的带动和促进作用,进一步加大政策扶持力度,鼓励和引导高新技术企业有效利用和优化配置国内外有利资源,发挥自身优势,积极开拓国际市场,全面提升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水平及竞争力。
当前,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发展业已积累一定基础,未来发展总体环境趋好。具体分析来看,近年来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进程不断加快,许多高新技术企业已经在海外设立多家分公司或分支机构,建立初具规模的营销网络并占领本土一定份额的产品市场。从国内外宏观大背景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未来发展总体势头良好。一是经济全球化和区域一体化大环境不变,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企业深入开展国际合作与交流提供了更多机会。二是中国正处于推进产业结构调整,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经济平稳快速发展带动了国内投资和消费需求的不断扩大,创造了良好的市场环境,为高新技术企业提升国际竞争力提供了支撑条件。同时,政府在国家战略层面对高新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不断加大。特别是《关于促进战略性新兴产业国际化发展的指导意见》等政策的接连落地,为高新技术产业发展提供了良好的政策环境。
目前,我国高新技术企业国际化发展优劣势并存,开始进入加快推进和全面转型的重要阶段。但从国际竞争力总体水平上看,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程度远远落后于欧美等发达国家。未来我国要跻身全球高新技术产业链的高端,占据优势地位,还需要很长一段路要走。为此,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需要分阶段完成目标任务。值得注意的是,现阶段国内外环境发生深刻变化,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被赋予了新的历史使命,需要在现有国际化发展的基础上,全面推进以下战略:
第一,综合转型战略。现阶段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进入加速推进和全面转型的发展阶段,需要加强理论研究和经验总结,促进国际化模式的综合转型。一是改变过去单一的企业国际化战略,向以政府为引导、企业为主体、产业联盟以及行业协会等多方利益相关者共同承担推进的产业国际化战略转变。二是促进以单一的产品外销向多元化的国际化转型,包括加工研发基地、产品品牌、产业组织、商业模式、行业标准、文化内涵等在内的充分表征产业品质的全产业链式的国际化。三是改变过去的单边盈利模式和发展思路,以更高、更宽、更远的国际化视野促进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走向世界,实现多边多方互赢,肩负起促进全球经济复苏和持续繁荣的使命。
第二,联动提升战略。为改变过去企业“单打独斗”的国际化推进方式,新时期迫切需要由国家政府部门牵头引导,组建包括高新开发区、高新技术及其关联企业、行业协会、大专院校以及科研机构、国内外利益相关者等为一体的国际化战略联盟组织,建立健全全国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联动的长效工作机制,促进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在产业技术、产业模式、管理方式、国际化品牌等方面提升高新技术产业的总体国际化水平,推动产业组织和产业活动全面国际化。
第三,平台带动战略。我国政府一直致力于参与全球经济治理和区域合作,扩大与不同世界国家的交流合作,推动国际经济体系改革,不断加大对外援助力度,积极开展双边、多边合作,促进世界和平与发展。在某种程度上,这为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走出去”提供了良好的对话和发展平台。为此,下一步要强化平台意识,充分发挥国际对话平台的磋商和带动效应,优化“走出去”环境。
第四,对接融入战略。产业国际化的最终落脚点是本土化。因此,为积极有效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国际化,既要做两端(本国市场和国际市场),还要搞好中间通道(对接融入渠道)建设。首先,充分利用国内市场积极培育一批符合产业政策导向的高新技术企业和优势产业,为国际化奠定基础。其次,要充分研究国际市场规则、国际惯例以及本土化的管理模式、文化表征、消费习惯等,促进产业本土化发展。在这一过程中,要加强对接融入战略研究,打通我国高新技术产业进入国际市场的各种通道,特别是积极支持我国高新技术产业参与国际标准制定,推动技术标准的国际互认,鼓励高新技术企业在境外设立研发基地并申请专利、注册商标等。(本文来源:经济日报 作者:国家发改委国土开发与地区经济研究所 张 燕)
(责任编辑:周姗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