绿色农产品 借力网络出“深闺”

2015年02月16日 10:01   来源:人民日报   杨文明

  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或许找到一条发展新思路,生态环境的价值也将愈加突出

  最近有点烦,在山东的姐姐一直希望我给她再多“淘”几瓶蜂蜜。要是普通蜂蜜还好,关键这蜂蜜有点不一般:一要确保没掺假,二要确保没污染,三必须是野生蜜蜂采旳。

  姐姐说:“逢年过节送亲友礼品,还是特色生态健康食品最合适。你在云南,没雾霾无污染,要绿色健康的不找你找谁?”

  野生蜂蜜算上运费每瓶百元出头,价格比普通蜂蜜翻了不止一番,可姐姐还是连声说“实惠”,让我再买。可是致电怒江州通过卖野生蜂蜜筹集公益资金的张晓东,他也犯了难:“野生蜜蜂都过冬去了,要买最早也得等到明年。”

  物以稀为贵。这两年云南旅游越来越火,跟日益稀缺的良好生态不无关系。实际上,云南受益于良好生态的产业不仅仅是旅游,还有高原特色农业。

  蜂蜜本身不稀缺,但一提“野生”便成了稀缺品;茶叶种类不少,但如果是从不施肥、不打农药的古树茶便奇货可居。昆明呈贡的鲜花、保山昌宁的古树茶、楚雄南华的野生菌、大理漾濞的核桃、丽江的玛卡、文山的三七,云南几乎个个县市都有自己的拳头农产品。

  可光有产品还不够,产品只有进入市场进行交换才成为商品。原来云南不少物产受信息等因素的制约“躲在深闺人未识”,随着近几年网络的发展,偏远地区的农产品有更多机会展现在消费者面前。

  运输也是个难题。农产品本身是纯天然的,可如果光运输就要十天半个月,变没变质都难说,更难卖出好价钱。好在这几年国家加大对边远农村地区公路建设的支持力度,加上物流产业的发展,即便是云南最偏远山区的产品,如今三五天时间也能够送到东部城市的消费者手中。

  从产业发展的角度看,纯天然农产品存在一定的瓶颈,而互联网经济或许能促进这些难题的解决。例如供需信息不对称导致交易成本过高,而通过网络定制、好友推荐可以降低交易成本;再如纯天然农产品和施肥洒药的农产品不易辨识,而小众市场可以通过好友推荐、微店等相应的信誉机制,形成相对稳定的供需圈子和产品质量保证机制。

  许多人认为,与工业发展的投入产出不同,生态环境的价值不太容易体现在经济方面。而通过互联网和现代物流,绿色农产品或许找到一条发展新思路,生态环境的价值也将愈加突出。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