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月27日:微信广告来了,还能安静地做个穷人吗?

2015年01月27日 13:36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你和一群好友正围在一起聊天,突然一个陌生人插进来说:“朋友,你听说过安利吗?”在这个令人无语的虚拟场景中,微信最新推出的朋友圈信息流广告,就是那个令人生厌的“陌生人”。25日晚,宝马中国、VIVO智能手机、可口可乐的广告突现微信朋友圈,随即在这个基于熟人社交的平台引发了一场广告狂欢。

  【现象】广告似乎成了代表身份的勋章

  与一般的派对不同,所有微信用户都是被动地参与到了这场广告狂欢之中。微信依据用户的性别、年龄、偏好、消费记录等所谓的“大数据”信息,给每个人都贴上了“土豪”“中产”“草根”等身份标签。

  值得玩味的是,因为数字标签和真实身份之间的反差,这种略显霸道的身份赋予,反倒让人们更加踊跃地投入狂欢之中。有人截图炫耀自己刷出了宝马广告,仿佛这也算是跻身上流社会的一种凭据;有人嗔怒于朋友圈里冒出的可乐图标,仿佛感受到了某种欺辱。这些自曝,让微信广告成了一个碾压社交网络的“大雪球”。

  在这种狂欢语境中,广告似乎成了代表身份的勋章,成了微信网友刷存在感的资本。没有看到广告的人呼唤广告,看到了广告的人急于在微信朋友圈打探朋友们属于哪个“阵营”。就这样,虽然很多人不会仔细去看那些广告的内容,也记不住这些重金打造的广告要传递的信息,微信依然在人们狂欢之时赚得盆满钵满。【详细

  【野心】出于商业利益,微信“任性地”改造了朋友圈的生态系统

  微信的商业化一直是业界关心的问题,无论是腾讯投资京东并为其开设一级入口,还是拍拍网在微店上的布局,以及微信公众号体系对企业本地服务的种种尝试,其实都是微信在商业化上的诸多探路之举。不过,移动电商的转化率却不尽如人意,O2O服务尚属烧钱培育期,在这两方面获得分成和增值服务收入已无法“填饱”腾讯的“胃口”。从另一方面来看,广告始终是社交网站最主要的盈利模式,新浪微博广告和营销在2014年第三季度的营收中占比达到77.8%,对于坐拥4.68亿月活跃用户的微信来说,放任海量流量白白流走简直就像“身入宝山而空手归”。由此看来,朋友圈广告已不可避免。【详细

  引述此前的新闻报道称,腾讯曾对朋友圈广告收入进行过评估,当时的预测结果是年收入100亿元左右。正是出于商业考虑,微信平台任性地改造了朋友圈的生态系统。这不得不让人想起新浪微博,刚开始同样也是被市场寄予厚望而遭用户吐槽。如今,微博广告早已是家常便饭,但微博热度已今非昔比。【详细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微信广告客户不断增多,我们每个人都不可避免会被贴上更多标签。更糟糕的是,以“大数据”的名义挖掘用户的商业价值,必然意味着更大的隐私泄露风险。【详细

  【思考】未来你会怎样刷朋友圈?

  如果说,过去的广告分发是集中推送式的,如今的微信广告则是散点拉取式的。正因如此,有分析认为,朋友圈广告如果想继续获得用户的好感,应该给自身“加湿”——设置广告按钮,让用户有权隐藏广告,以及有权“拉取”特定类型的广告。能否尊重用户,是把用户当朋友还是把用户当鱼肉的根本区别所在。【详细

  商业自有商业的逻辑,社交网络也有社交网络的发展趋势,但无论是商业还是社交,恐怕都不能过于“任性”地触用户之逆鳞。狂欢终会结束,新鲜感终将淡去,“逃离”之声自然慢慢增多。微博之衰,殷鉴不远。在打开微信广告这个潘多拉魔盒之后,微信以及腾讯将迎来怎样的改变,相信过不了多久就会有答案。【详细

  “广告,也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是首条微信广告的广告语,果真如此、还是未来只能皱着眉头刷朋友圈?让我们拭目以待。【详细

  微言大义:

  @李文军d:帮别人数钱还点赞,还比有没有看见宝马,也是醉了,这广告的营销。

  @林的玉:讨厌什么来什么。

  @yichunzhuang:广告充斥着我们的生活,它有它存在的理由。但是可以按照自己的意愿选择屏蔽与否,才是人性化的选择。

  @谭景峰IT_IT:同样是Feed流广告,对微博就一顿口诛笔伐,对微信则主动找广告,没给推送广告就感觉哪里不对,这是什么鬼。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广告,可以是生活的一部分,却不是生活的全部。广告狂欢过后,当朋友圈里充斥的都是广告时,只会让人厌烦、逃离。更让人值得警惕的是,精准投放广告的背后是对用户信息的精准掌握,用之过度,则会有隐私泄露的风险。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