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课改教材,更需要改教师(图)

2015年01月20日 14:33   来源:东方网   黄齐超

语文课改教材,更需要改教师

  “现在的语文课,至少有一半是不应该学的内容。”17日,前教育部新闻发言人、现语文出版社社长王旭明作客岭南大讲坛·公众论坛,细谈教育常识。他认为当前中国存在问题最多的学科是语文,应该增加古代诗文等传统文化在教材中的比例。论坛由广东省社会科学界联合会主办、南方都市报承办。(1月19日《南方都市报》)

  不看官衔,但凭一个语文出版社社长的岗位,王旭明老师对语文教材的看法,就值得重视。坦诚地说,语文教材的确有诸多不尽人意之处,王旭明老师说“语文教材至少一半不该学”的说法,也不算过分。不过,语文教材到底该如何改?恐怕是仁者见仁智者见智,没有统一的认识。

  事实上,语文教材也不是一成不变的,隔几年都会变动一次,以增加教材对时代发展的适应性。语文教材内容的每一次删减或增加,都会引起舆论的轩然大波。应当说,语文教材如何修改,既需要听从像王旭明这样语文教育专家的意见,也需要听听广大一些教师的意见,甚至还有公众的呼声,在专家、教师、其他公众中寻求最大公约数。作为语文教材的局外人,笔者没有太大的发言权。但是,我想说的是:语文教材修改很重要,但在语文教学中,更需要改的是教师。

  一个好的教师,不但能驾驭教材,也应具备自己能“修改”教材的功力,添加一些适合学生的教材,达到教学的最佳境界。古诗词是我们传统文化的精髓,以前语文教材的大量删减古诗文,让学生失去了汲取我们古代文学精华的机会。可是,优秀的语文教师,自己可以从课外阅读的环节弥补这一缺憾,自己筛选一些古诗词,让学生有趣味地背诵和感悟;相反,一个平庸的语文教师呢?即便语文教材增加了古诗词的篇幅,也只会机械的要求学生背诵,不点拨不启发不关注,结果是既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也磨灭了学生学习古诗文的兴趣,与我们增加古诗词的初衷背道而驰。

  再者,语文教育不单单是传授听、说、读、写的语文知识,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还应教人真诚,教人善良,教人文明。可以说,语文是最能“育人”的学科,语文教材内容的选择,也多参照这个杠杆。所以,我们不能只重视教材,更需要重视教师,教师就是一本生动的教材,语文教师更是如此。比如学习古诗《赠汪伦》,教师告诉学生要珍惜同学之谊,但自己呢?与同事勾心斗角;比如语文课上讲“立木为信”的古典故事,教师教育学生诚信,但教师自己却为了成绩鼓励学生考试作弊,这让学生情何以堪?语文教材精挑细选,都有美的内涵和育人的功能,然而,若教师自己不能以身作则,课堂上讲一套,生活中是另一套,教材再好,又有何用?

  概而言之,语文教材需要修改,但语文教师也应多提升自己驾驭教材的能力,同时,注重自己的品性修养,努力使自己成为供学生阅读的合格“教材”。当然,这也是各科教师需要共同面对的课题。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