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速“不务正业”亏损 岂能让公众埋单?

2015年01月13日 14:47   来源:西安晚报   胡印斌

  2014年年底以来,山东省政府作出“15条还贷公路到期后继续收费”决定,引发舆论质疑。据披露,山东高速斥巨资在济南、烟台、青岛等地布局地产项目。同时还进军矿业。不过,年报显示,除道路收费外,其他业务的投资经营均不尽如人意。10家涉房子公司9家亏损,两家矿业公司也是亏损。

  明明“大限”已至,山东省却以行政强力推动高速公路延期收费,如此罔顾法律规定、无视民意诉求的做法,当然招致公众舆论的强烈反弹。期间,政府的回应则是严重亏损。据称,2013年,山东省内政府还贷公路亏损达138亿元。而据交通部去年12月发布《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统计公报》,2013年全国收费公路亏损661亿元,其中高速公路亏损618亿元。

  亏损额度这么大,似乎也只有延期收费一途了。这样的理由,高速公路处之坦然,地方政府讲起来也理直气壮,“取之于民,用之于民”嘛。

  不过,问题也没那么简单。山东高速年报披露的投资收益信息,不免让人心里发沉。其在地产、矿业这两个不容易亏损的行业,居然全军覆没,出现了巨额亏损,这算什么“转型升级”?

  一方面,山东高速死死抱住高速公路收费这一“坐地收钱”的金饭碗,在抬高整个社会物流成本,挤占公共利益的同时,又占尽政府的便宜,据年报显示,2009年至2013年间,山东高速共得到来自政府的财政补贴和税收返还,超过3500万元。这还不包括项目资源上的倾斜。

  另一方面,转型项目近乎全面亏损,也不免让人怀疑其在决策、管理、运营上的粗放。尤其是,当高速公路因为“转型升级”而导致亏损,这亏损却成为其延期收费的理由,这样的逻辑链条更是让人心绪难平。难道,公众也要为高速公路“不务正业”带来的亏损埋单吗?

  不仅如此,高速公路畸高的管理运行费用、人力资本,也为人诟病。从2013年年报分析,山东高速在职员工平均薪酬约为13万元。这一标准远远高于当地平均工资。

  山东的情形是这样,全国其他地方呢?在交通部披露的全国高速公路亏损618亿元中,有多少属于地方高速公路集团经营不善而造成的?这样本该企业自行承担的烂账,一股脑推到公众头上,显然不合适。

  山东高速的这种状况,也暴露出各地在高速公路管理上的混乱,市场不像市场,政府不像政府,两头都占,两头都不清爽,夹缠不清的结果,往往就是公共利益反倒成了被抢夺的鱼腩。

  因此,建议有关部门应该加强对高速公路的监管,区分公共服务与市场运作的界线,让市场的归市场,公共的归公共。总是混在一起,则公众注定将一直为企业埋单。

(责任编辑:李焱)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