安倍,真正的反省当发自内心

2015年01月07日 09:20   来源:中国网   冯玮 复旦大学历史系教授

  据日本共同社报道,1月5日下午,日本首相安倍晋三在今年首次举行的记者会上表示,将在今年发表的关于战后70周年的“安倍谈话”中写入对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反省”,继承“村山谈话”,并表示其内阁“总体上继承了关于历史认识的历代内阁的立场,今后也将继承下去”。但是,包括共同社在内,舆论对安倍是否能明确继承“村山谈话”,真正反省“日本的殖民统治与侵略历史”,表示疑问。确实,在这方面安倍处于“两难境地”。一方面,安倍若承认“侵略”,就是对以往立场的否定。另一方面,若以其他表述代替“侵略”,则必然遭到要求日本明确战争责任的中韩两国的反对,与他在1月5日的施政演说中再次提出的“改善与周边国家关系”的外交方针不符。

  “君子坦荡荡,小人常戚戚。”言为心声或言不由衷,是判断“君子”或“小人”的重要指标。通过梳理安倍有关“历史认识”和“侵略”,特别是有关“村山谈话”的相关言论,我发现前后不一,因此对安倍是否言为心声,其“反省”是否会发自内心,表示怀疑。

  2012年8月,安倍公开表示,“有必要否定或取消‘河野谈话’、‘村山谈话’等历届政府的所有谈话。”2013年3月,安倍在接受韩国《月刊朝鲜》杂志采访时称,将在2015年纪念二战70周年时,以“安倍谈话”取代“村山谈话”。2013年4月23日,安倍在参议院答辩时称,“侵略”的定义在学术乃至国际上都没有定论,取决于看待这个问题的是哪一方,称“安倍内阁不会原封不动地继承村山谈话”。但是,2014年3月3日,安倍在国会却又表示将继承向被日本侵略国家和殖民国家谢罪的“村山谈话”,称“我国(日本)曾给很多国家,特别是亚洲各国人民造成了巨大损害和痛苦。关于此认识,我将继承历代内阁的立场”。

  安倍的上述有关“历史认识”的表态,为何前后不一?我认为,关键是安倍不是“言为心声”,而是“审时度势”。值得注意的是:就在2014年3月3日安倍表示将继承“村山谈话的前一天,即3月2日,美国《纽约时报》发表社论指出,安倍在历史问题上的态度成为东亚地区的风险.美国基于《美日安保条约》虽有保护日本的义务,但并不希望卷入中日冲突,安倍政府正在置美国的利益于不顾,而且《纽约时报》对安倍的批评,和美国政府的立场一致。例如,以亲美著称的前美国副国务卿阿米蒂奇2013年8月29日在日本《读卖新闻》发表文章称,批评安倍“某些不经大脑或者是无意中走嘴的发言,还有参拜靖国神社等问题都会成为政治问题,在中国面前给自己减分。”同样值得注意的是,今年1月5日,即安倍表示将“反省”二战历史、总体继承安倍谈话的同一天,美国政府表示,希望日本继承承认殖民统治和侵略并表示深刻反省的“村山谈话”,以及围绕慰安妇问题进行道歉及反省的“河野谈话”。

  当然,使安倍不再“妄言”并不仅仅因为美国的“希望”,还因为安倍有着改善中日关系的切实需求,因而近日有关“历史认识问题”的发言比较收敛,以避免再次刺激中国。据最新统计,去年第二和第三季度,日本GDP连续下降了7.1%和1.9%,而造成这种状况的重要原因,是日本外贸巨额逆差。2013年,日本对华贸易逆差增加17.8%至5,222,863万美元,刷新历史纪录,成为日本贸易收支恶化的主要原因。实际上,这也是安倍今年的“新年献词”一改去年的“强硬”而大谈“振兴经济”的重要原因。

  综上所述,安倍所以在历史认识问题上陷入“两难境地”,根本原因是他所谓的“反省”并非发自内心,表里不一。所以,安倍若要走出“两难境地”,唯一的选择就是不仅言而有信,而且言而有心,履行“中日四项原则共识”,“本着‘正视历史、面向未来’的精神”,尊重中国人民的民族感情,维护中日关系大局,坚持走和平发展道路,深刻认识“克服影响两国关系政治障碍”,关键在于日方是否能承认战时侵略历史并表示真诚忏悔。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