春节假期调查的多重“信号”

2014年12月08日 14:27   来源:东方网   王丽美

  受有关部门和单位委托,中国人民大学调查中心就春节法定节假日安排以社会抽样调查和网上调查等方式公开征求意见。(12月7日人民网)

  调查选项很简单,分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正月初一至初三、无所谓三个,再就是参与者的年龄和职业。轻轻一点便可随时参与。

  然而,简单的调查透露出的意义却不简单。曾记得,往年临近放假,一面是拼假攻略盛传,一面抱怨不断,假日办一个通知就给一年公休假定了调,如何挪假,为什么要挪假,百姓们只有俯首听命,而拼凑起来的假期的凌乱和折腾,也让民众吐槽声声,对公共交通、公众工作生活安排产生很大影响,而假日办闭门造车的规定更让民众强烈不满,比如去年春节放假从农历正月初一开始,就让一些网友郁闷难平。

  今年,取消了全国假日办,确立了国务院旅游工作部际联席会议制度,召集人从国务院副秘书长升级到国务院副总理,部际协调变成了部际联席。级别的提高标志着对假期的科学设定、对社会活动的安排、对民意的重视也随之升级。而春节假期的民意调查无疑就是这样一个初步实践。

  笔者参加了这个调查,因为本单位和家里人大年三十基本上都放假了,因此希望正月初一至初三定为春节假期,这样假期可以稍稍延长一点,但却看到许多网友留言,希望除夕(大年三十)至正月初二的人数不少,因为很多人家在外地,路途奔波需要充裕的时间,而一些企事业单位并不能确保大年三十放假,因此早一天放假,就可以早一天回家,和家人一起吃上辞旧迎新、欢乐祥和的团圆饭。

  由此可见,我国人口众多,行业繁复,各个地区、各个阶层、各个年龄群体对于放假都有不同的特点和诉求。而如何安排假期,不仅考验政府部门的执政智慧,也折射公众的参与意识和水平,既是国家政策的宏观呈现,还是民众生活的微观表现。春节假期调查释放多重“信号”,一方面政府部门要不断吸纳民意,科学决策,在大范围适用的基础上,尽可能照顾到大多数人的利益和多样诉求,让假日安排更接地气,更合乎民意;而另一方面,普通民众也要理性看待春节假期安排,无论如何放假,恐怕都不能让每一个人满意,我们既要积极参加调查,充分表达自己的意见和建议,也要协调好个人和集体、局部和全局的“冲突”,寻找假日安排的最大公约数。

  我们更应该看到,关注广大民众的现实需求,促进带薪休假制度的落实,健全劳动者权益监管制度,保障民众的‘休假’权利,提高公民休假质量和国民福利,“春节法定节假日调查”只是一个良好开端,“路漫漫其修远兮”,还待政府、单位及个体不断努力,“上下求索”。

(责任编辑:年巍)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