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村“守孝”:孝与不孝,其实不在形式上

2014年11月21日 10:11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石广田

  这个周六正好是“寒衣节”,我打算回老家上坟,祭奠过世多年的父亲。“寒衣节”虽不像“清明节”那样被列为法定假日,但在我们家乡,人们一直保留着很多“守孝”的古老传统。

  最常见的传统是,守孝时春节不贴门神和春联。与有些地方按照亲人去世后春节的顺序贴白春联、绿春联、黄春联;亲人去世三年期间,家人在春节时不贴任何门神和春联。因为门神起着驱鬼辟邪的作用,贴上门神的话,亡人的魂魄就不能在春节时回来与家人团聚了。

  鉴于这种忌讳和深入人心的“虽死犹生”理念,生者是不能为了烘托春节的喜庆气氛,而忘记刚刚过世的亲人的。等到守孝三年期满,才会恢复春节贴门神和春联。这一传统,从很多年前一直沿袭至今。

  因此,如果你在春节期间看到有的人家没有贴门神和春联,千万不要大惊小怪,因为这说明这一户人家是在守孝期间。为了不引起人们的误会,更图讨个吉利,那些春节不能回家的人家,如果三年内没有亲人去世,千方百计也会托人在自家的门上贴上门神和春联。关于这一点,在早些年的“殡葬改革”期间,有的地方为摸清村里去世的人数,就曾在春节时派人去抄没有贴门神的人家的门牌。

  另一个传统是穿孝鞋。亲人亡故的第三天,儿子、女儿、儿媳妇、侄子、侄女等晚辈,会将裁好的白布缝在黑色或灰色的布鞋上,并按照血缘远近,留成“四边毛”“两边毛”的孝鞋。有些地方,还会在白色的孝鞋上再缝上一块儿指甲盖儿大小的红布或蓝布,以示区别。等到“百天”以后,再换上专门用白布作鞋面的孝鞋。

  因为孝鞋要穿三年,女人们得专门缝制。其他颜色的鞋子是不能穿的,如果守孝的人不穿孝鞋而穿其他颜色的鞋子,就会被老人们指指点点。上世纪八十年代末,白色的运动鞋开始流行,守孝的人为了方便,慢慢地改穿白色运动鞋了。

  也就是因为这一点,如果没有守孝任务的人穿白色运动鞋,家里上了年纪的老人就会很不高兴。随着时间的推移和观念的转变,穿白色鞋子的人越来越多,很难区分出谁是在守孝。于是,“戴孝章”的习俗出现了,只不过,那块写着“孝”字的黑色心形小牌子,很少有人会在手臂上戴三年。

  除了以上两个显而易见的传统外,还有一些看不见的习俗。比如,出嫁的女儿在父母去世守孝期间,春节回娘家走亲戚要等到大年初五(破五)以后。再比如,本人守孝期间不能结婚——这个习俗的时间段也正在缩短,不再抱守三年的时间了。

  据村里一些老人说,守孝的规矩还有很多,但在我出生以前就已经消失了。从正在改变的守孝传统中猜想那些消失的规矩,应该都是现实生活中不易遵守的吧。孝与不孝,其实不在形式上,“慎终追远”的同时,对健在的父母多一些关心,比在他们去世后守多少年孝都更有现实意义。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