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20日:从“老外逼停违规汽车”看践踏规则的弱者

2014年11月20日 14:36   来源:CE.cn   

  新闻背景:

  这几天,北京一名“老外”将自行车一横、逼违法闯禁小轿车退出自行车道的图片很火爆。熟悉的场景其实也在不久前的北京出现过——两名外籍男女,主动充当交通协管员,劝导那些违法乱行的中国司机。

  【思考一】守规则者为“俊杰”?

  “顶真”,在大多数场合,被大多数人使用的时候,不是个好词,而是一个贬义词;“顶真”,是鄙夷一个人死脑筋,一条道走到黑,不知变通;人们在说某人“顶真”时,或者是一脸的不屑,看不上,倒霉活该;或是恨铁不成钢,就像鲁迅对阿Q“哀其不幸,怒其不争”,不觉悟,不会学得聪明点,灵活点;所以,“识时务者为俊杰”,从来没有人说守规则者、护规则者为俊杰。守不守规矩规则,或者说规则是否值得守,要看你是否跟在汽车后面一起被堵了。

  当规则限制了我们的行为的时候,我们也会觉得规则是讨厌的,可恶的;因此见了坚决维护规则的人,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本能,是不会对他产生亲近感的,他不是“自己人”。就是说,我们的内心,并不真正敬畏规则,至少不是始终如一地敬畏、遵守规则。

  一个人,会破坏规则,一要有胆量,二要有能力,破坏规则的人,往往是强者;弱者,自己能力不强,就要依靠规则的保护。一强一弱之间,规则的命运可知;一强一弱之间,大多数弱者的选择亦可知;而弱者的命运亦可知。说句不怕犯众怒的话,弱者之弱,有时候还得怪自己。【详细

  【思考二】那个决定你在哪儿的人,是你自己

  改革很火,但一些人在隔岸观火;推动法治,亦有些人“拈花微笑”而不做“参与者”。这确是一个值得重视和反思的问题。不容回避的现实是:并不关心“如何才能创造一个好国家”,乐于置身事外“围观”或“吐槽”,这似乎成了一些人的集体心态。

  有时候,社会控制力量看上去庞大而森严,很多人因此而充满无力感,拜服在“穷不与富斗,民不与官斗”的祖训里。对威权的屈服乃至形成依赖性,其实就是心理学上著名的“斯德哥尔摩综合征”。电影《肖申克的救赎》有句经典的台词:“起初你讨厌它(监狱),然后你逐渐习惯它,足够的时间后你开始依赖它,这就是体制化”。

  现实生活中有很多故事,能很好地诠释人如何一步步地走向体制化——或许,正是越来越多的人走向体制化,才促使了少数官员和部门权力边界的扩张。【详细

  微言大义:

  @苏查哈尔灿yeah:中国的城管全部换成老外该有多好!

  @无赖刁民:这是文化和文明的距离。

  @18766859389仁和:社会不会因为一个老外变得有规矩,只有中国人自己知道规矩才会变好。

  @在星空的角落:除非挡到我的路,不然我也一样选择沉默……

  @纳兰诡哥:我很想知道,假设骑自行车的是个中国人,汽车司机会作何反应?

  中国经济网编后语:

  一个人的不当行为在整个社会陋习面前,显得如此渺小。所以人们在践踏了规则之后,才可以变得心安理得、理直气壮起来。不过,请试想一下:如果大家都不按规则办事儿,都同流合污地去利用制度缺陷或者潜规则,那么,结果往往会是权力的疯狂通吃。而本来需要规则来保护的弱者,最终只会沦为牺牲品……弱者之弱,说到底,还是咎由自取。

回顾:往期“经”点热评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