行政经费与“三公”成跷跷板有何乾坤

2014年10月24日 07:55   来源:羊城晚报   阅尽

  喧闹一时的广州市直部门“晒账本”大戏接近尾声了。近年来,“三公”支出始终是舆论关注的焦点,哪个机关会议支出最多,谁家公车开支最大,“三公”经费增减与否等等,都吸引着公众的目光。显然,大多数人以为,监督政府部门乱花钱,只要盯住“三公”经费,就抓住了要害。然而,昨天有报道称,“‘三公’省了6000万,行政经费多了9000万”,无疑给人们提了个醒。

  报道说,在近日广州市政府各部门公布的账本中,40个部门行政经费共计35.26亿元,行政经费是“三公”的10倍。这些部门2013年的“三公”支出较上年少花6000万元,但其行政经费较上年多花了9436.52万元。

  按广州市财政局人士的说法,“三公”与行政经费有交叉,有的“三公”就包括在行政经费中,如养车和接待费等。照理,在总额恒定的前提下,“三公”经费下降,行政经费也应有所减少,但如今,行政经费与“三公”却成了跷跷板,这头低那头翘,一增一减,这意味着什么?莫非有些部门将本应在“三公”列支的费用放在其它行政费用里了?显然,这种怀疑并非毫无根据,因为在40个政府部门中,有16个部门的行政经费占部门预算的支出比例有所增加。

  固然,行政经费的增长或另有原因,人们也不好妄加揣测某些机关部门面对舆论的高压,就会在财务账本上做手脚,以使本单位的“三公”支出不那么扎眼。但是,既然出现了行政经费与“三公”的跷跷板现象,就应引起审计和监督部门的警觉和重视,有必要查清背后的真相,给公众一个交代。

  尤需一提的是,行政经费是“三公”的10倍,如今,在政府部门晒出的决算账本中,行政经费都只有一个笼统数字,具体用于哪些方面,开支多少,均语焉不详。当“三公”开支日益曝露于阳光下,透明度大增,而总额远超过三公的行政经费却似隐于幕后,这些巨额的开支是否合理,有无“跑冒滴漏”,公众难以细察,更遑论监督。

  无疑,较之于“三公”账本,行政经费对反映政府机关的运作成本等更全面也更真实。在维持机关部门的自身运作中,它就像个硕大无比的筐,什么都可往里装。倘若其界线模糊、弹性大,必然留下诸多的监管漏洞,无形间也为某些贪腐行为或公帑私用提借了方便之门。显然,如果不提高行政经费的透明度,对“三公”监督就可能沦为账面上的数字游戏。换个话说,即使彻底堵塞了“三公”支出漏洞,但若对行政经费大账本的监管不跟上,那么,也无异于捡了芝麻而丢了西瓜。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