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亚再“宰”客 是时候拿出态度了

2014年10月14日 11:32   来源:新华每日电讯   晏佳伟

  “三亚的黑,已经有很多年了。”中国政法大学法学院副院长@何兵如是说。

  让@何兵感到无奈的“黑”,所指正是饱受众人诟病的三亚旅游宰客乱象。素有“东方夏威夷”之称的三亚,因为美丽的海滨美景而成为旅游胜地,但近年来愈发肆无忌惮的黑餐馆、黑导游,让三亚一次又一次地陷入声誉危机。

  再度揭开三亚宰客乱象的,是以暗访闻名的央视节目@cctv-经济半小时。11日,该节目播出了十一期间记者暗访时经历的三亚宰客事件——“在水果摊买25斤芒果,价格397元。价格颇高,还短缺4斤。而在三亚海鲜饭店,记者点了5种较便宜海鲜,店家承诺300元左右,并让记者先在菜单上签字再给做菜,但等记者吃完准备结账时,却被漫天要价774元。”

  不仅如此,坐摩的、跟团旅游均有“机会”被猛宰,明里暗里五花八门的陷阱,更让游客防不胜防。《壹读》主编@林楚方调侃称,这不是旅游,而是一场“三亚历险记”。

  三亚不是第一次被曝出宰客事件了。2012年春节期间,网曝一游客在三亚吃海鲜,3个普通的菜被宰近4000元,邻桌客人点了一条鱼每斤580元共6000多元,很多网友都跟帖讲述自己在海南三亚旅行时被狠宰的经历。当时掀起了一场声势浩大的整治风暴,并且一时有所收敛。可惜好景不长,痼疾仍在,整治一阵子,宰客风卷土又来。

  “这种黑餐馆应立即停业并重罚当地监管机构。”中国金融博物馆理事长@王巍w颇为气愤却又无可奈何,只能寄希望于监管。他认为,“1200元两瓶精油导游拿60%回扣”等夸张的市场乱象无法自我修正,政府及相关监管、工商部门就该立即实施整改动作,否则,三亚宰客现象还将持续猖狂。

  央视曝光三亚宰客事件后,@海南日报于昨日刊文,指出相关部门已闻风而动——“三亚市政府召开旅游市场管理专题会议,就国庆黄金周期间暴露出来的三轮车非法营运、水果摊缺斤短两、海鲜排档价格欺诈、旅游经营商业贿赂等突出问题,进行了专题研究,并部署旅游旺季市场整治工作。”

  可以预见的是,三亚又将刮起一阵“整治风暴”,那些黑商黑市经历一场龙卷风似的清理。不过,时评人@马涤明并不认为这种周期性的整治能药到病除,他认为,宰客乱象背后的病根不在旅游业,而在政府监管,“治理的重点就应该是对监管的治理。监管不治,何谈市场治理?”治理监管,无非是破除监管惰性,把应付式的监管转变为实质上的监管,化被动为主动,不能总在由央视等媒体曝光之后,才想起有宰客这回事。

  问题一直突出存在,只是“睁一只眼闭一只眼”的监管惰性与说不清的利益关系一直在从中作祟。“卖低了说你扰乱海鲜市场,卖高了说你宰客”,不少海鲜商家都拿此当挡箭牌,“物价局明码标价”之说似乎有理有据。然而,目前三亚旅游市场看似蓬勃发展,高价宰客也有利于“刺激经济”,但长久下去,越来越差的口碑不仅会对三亚旅游造成极坏影响,更会对三亚这座城市产生不良影响。若要经济可持续发展,相关部门不能短视,更不能对市场乱象听之任之。

  不过,网友吐槽一片之时,也有人要为三亚叫屈。网友@兔尔摩斯在三亚上了四年学,自称从未被宰:“经常在第一市场或超市买水果,4年没被宰过,既然报道,能不能把宰客的摊位曝光下?我们在当地吃海鲜或者在大排档吃饭,都是露天,现选现称,经常和同学一起去,几个人就两三百元。”另一网友@_greeny小绿_则透露,宰客者并非本地人:“我也被‘画押’过,就是一些北方人在那里弄的。本地人的海鲜还不错,至少价钱公道。”

  三亚宰客不是一地之风,全国各地旅游景点或多或少都存在着宰客现象。目前要做的,不是忙于推卸责任,而是紧急刹住旅游地欺行霸市的不正之风。《成都商报》评论员@付克友就建议,除了监管部门的积极举措,不妨聘请职业打假者来共同治理三亚宰客乱象。在他看来,“三亚备受关注,是因为那里的宰客现象颇具代表性,成为游客和消费者的心头之恨。三亚若能为反宰客树立标杆,倒是善莫大焉。”

  “治理宰客问题,与其说是一个技术问题,不如说是一个态度问题。频发文件鲜少落实,不能代表某种真实态度,却能真实代表某种态度。”时评人@舒圣祥建议处在风口浪尖的政府部门拿出诚意,不做应付舆论之举。无论能否成功治理宰客乱象,相关部门认真贯彻治理要求,才能显出态度。有态度,才有解决问题的可能性。乱象丛生的旅游市场,是时候拿出态度,好好整治了。

(责任编辑:武晓娟)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