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常听到有的地方领导干部在讲话、发言或作报告时说,“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我的财政收入”多少,所言“我的”意指他所在“某市的”“某县的”或“某乡的”,似有一种“老子天下第一”之霸气,让听者倍觉不爽。(10月8日《人民日报》)
当前,在部分地方领导干部的语言表述中,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谈成绩、秀权力的时候,喜欢用“我的人口”多少、“我的GDP”多少来表述。“我的地盘我做主”的霸气与自负溢于言表。但谈责任、讲担当的时候,“我的”却被“某市的”、“我们的”等词汇悄然取代。譬如,2013年1月,兰考弃婴火灾遇难通报中,副县长吴长胜表示“政府监管不到位”;12月山西“12·31”苯胺泄漏事故中,市长张保致歉称“我们对环保事故的认识不够,警惕性不高”。
在道歉、问责语境中,将“我的”切换成“我们的”、政府的等形式表述,一下子就把责任推到了集体领导上。这无疑有助于摘清责任。诚然,矿难、苯胺泄漏、水污染等事故,杂糅着天灾、人祸等多方面因素,不可能由一个人用“我的”买单。但问题是,公众已习惯于部分官员,用“我的宣传部长”“我的国土局长”,渲染自己一把手的“率土之滨”之气。遇到麻烦的时候,突然用“我们的”弱化自己的位置,让人听得如鲠在喉。
说实话,官员言必称“我的”,虽然让人听着不舒服,但并无原罪。毕竟,“我的”不像“老板”“老大”“哥们”等称呼,小团体主义、痞子气十足,让群众产生厌恶感。但既然有信心称“我的”,就要有“我的”的担当与责任。譬如,在群众遇到经济、生活困难时,要“我的群众我负责”,给予排忧解难;在辖区出现污染时,要“我的地盘我负责”,坚决予以治理。倘若,官员有这样的担当,言必称“我的”又有何不可?
可就怕有的官员,在群众需要他挺身而出的时候,他用“我们的”、政府的推卸自己的责任、逃避自己的担当。但躲在会所里、度假区中逍遥的时候,亦或是与商人勾肩搭背炫耀的时候,用“我的地盘多大”“我的人口多多”给自己的威严与权势“染色”。一句话,群众不介意官员有“我的”的担当与责任,但介意官员用“我的”穷嘚瑟、瞎显摆,却不干实事。
总之,只有以责任与担当做“底色”,官员的“我的”才能叫得开、叫得响、才能赢得尊重!
(责任编辑:武晓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