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     首页 > 滚动 > 正文
中经搜索

设置“收受礼金罪”不如降低受贿罪门槛

2014年09月29日 07:43   来源:红网   娄献忠

  刑法修正案(九)拟定新罪名“收受礼金罪”,以解决向官员进行情感投资的定罪问题,这是记者于昨天在北京举办的2014年大成律师事务所刑事辩护高峰论坛上获知的消息。根据现行规定,官员单纯收受礼金的行为不构成受贿罪,视情节轻重要受党纪、政纪处分。(9月28日《京华时报》)

  刑法中已经有了受贿罪,为什么还要设置“收受礼金罪”?法律界人士的解释是,根据刑法的现行规定,官员收受礼金的行为,必须满足“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一条件才构成受贿罪。如果只是单纯收受礼金,没有为他人谋取利益,所能受到的只是党纪政纪处分。

  原来,设置收受礼金罪,是为了给受贿罪“打补丁”,专门用来惩治受贿罪对其无可奈何的“漏网之鱼”。要说,这应该是法制建设中的一件好事,初衷应该是,可以达到让腐败官员即便能躲得了受贿罪这个“初一”,也躲不过收受礼金罪这个“十五”的效果。

  但是且慢,既然设置收受礼金罪的目的是为了弥补受贿罪的不足,在笔者看来,为什么不干脆在刑法中直接降低受贿罪的“入罪门槛”,把“为他人谋取利益”这个受贿罪的前提条件“一举拿下”,改为官员无论是否利用职务之便、无论是否为他人谋取了利益,只要收受了礼金,就可以认定为受贿罪,从而必须承担受贿罪的法律责任呢?

  这样,一来可以避免法律条文的“膨胀”,二来,还可以预防某些腐败官员利用特殊渠道将自己的受贿罪“轻化”为收受礼金罪。如果除了原有的受贿罪,再增加一条罪名较轻的收受礼金罪,出现“二罪并存”的局面,在中国的国情下,焉知,收受礼金罪不会成为腐败官员逃避严厉打击的“避风港”?如此,何如将收受礼金罪的定罪思维并入刑法受贿罪之中,使这一条文既具有受贿罪的“严厉性”,又具有收受礼金罪的“宽广性”,二罪合一,让腐败分子无可容身。

(责任编辑:武晓娟)

分享到:
延伸阅读
  • ·三厅官均涉受贿罪 伸手必被捉    2015年12月16日
  • ·讨论受贿罪门槛折射反腐热度    2014年07月29日
  • ·有效激活“单位受贿罪”    2015年11月04日
  • 中国经济网版权及免责声明:
    1、凡本网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 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的所有作品,版权均属于
      中国经济网(本网另有声明的除外);未经本网授权,任何单位及个人不得转载、摘编或以其它
      方式使用上述作品;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协议的单位及个人,应注意该等作品中是否有
      相应的授权使用限制声明,不得违反该等限制声明,且在授权范围内使用时应注明“来源:中国
      经济网”或“来源:经济日报-中国经济网”。违反前述声明者,本网将追究其相关法律责任。
    2、本网所有的图片作品中,即使注明“来源:中国经济网”及/或标有“中国经济网(www.ce.cn)”
      水印,但并不代表本网对该等图片作品享有许可他人使用的权利;已经与本网签署相关授权使用
      协议的单位及个人,仅有权在授权范围内使用该等图片中明确注明“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或
      “经济日报社-中国经济网记者XXX摄”的图片作品,否则,一切不利后果自行承担。
    3、凡本网注明 “来源:XXX(非中国经济网)” 的作品,均转载自其它媒体,转载目的在于传递更
      多信息,并不代表本网赞同其观点和对其真实性负责。
    4、如因作品内容、版权和其它问题需要同本网联系的,请在30日内进行。

    ※ 网站总机:010-81025111 有关作品版权事宜请联系:010-81025135 邮箱:

    精彩图片
    关于经济日报社关于中国经济网网站大事记网站诚聘版权声明互联网视听节目服务自律公约广告服务友情链接纠错邮箱
    经济日报报业集团法律顾问:北京市鑫诺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法律顾问:北京刚平律师事务所
    中国经济网 版权所有  互联网新闻信息服务许可证(10120170008)   网络传播视听节目许可证(0107190)  京ICP备18036557号

    京公网安备 1101020200978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