鼓吹鲁迅是“双料伪人”的动机值得怀疑

2014年09月28日 07:26   来源:红网   王传合

  微博认证为“黑龙江省作家协会会员”的80后知名作家独孤意今日在微博发表名为《请双料伪人鲁迅滚下神坛》的博文,向现代文学大师鲁迅开炮,称其为“伪君子和伪文学大师的双料伪人”。(9与27日中国青年网)

  对绝大多数中国人来说,鲁迅是一位非常值得尊敬和引以为豪的文学大师。在国人心目中,鲁迅不仅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更是反帝反封建的一面旗帜。用毛泽东主席的话说,“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所处的年代,是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在这样的大背景下,鲁迅对中国的现状痛心疾首,为唤醒沉睡的国民,改变人们被麻木的心灵,不惜弃医从文。成为一位代表广大人民大众,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勇敢的战士。

  反观这位80后知名作家独孤意所称,“鲁迅的作品是反智的,是不适应潮流发展和时代进步的,是注定要被历史淘汰的“渣子”,“伪君子和伪文学大师的双料伪人”等,却令人难以信服。

  人们不仅要问,在当时的中国,正是处于半封建半殖民地的社会,劳苦大众食不果腹、衣不蔽体,社会严重的不公,危机四起。在这样的社会背景下,为求生存,唯有通过唤醒民众的觉醒,方能制止暴力、仇恨。怎么能说鲁迅是公然鼓吹暴力、仇恨,宣扬假丑恶呢?

  独孤意更认为,鲁迅笔下的中国人麻木、愚昧、懦弱、自欺、凶暴,美其名曰“国民性”,更是对历史的无知和误判。在当时,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民不聊生,国民麻木、愚昧、懦弱是当时社会条件下的真实写照,“东亚病夫”、“一盘散沙”,国民的劣根性真真实实存在。

  在当时的社会,老百姓生活在水深火热之中。对于独孤意来说,目前过着生活充裕、衣食无忧的安定日子,如何能体会到当年鲁迅忧国忧民的高尚情怀?如同鲁迅说的,人类的感情并不很通,穷人没有开交易所折本的烦恼,石油大王不知道北京街头捡煤渣的老太太的心酸,灾区的灾民大约不会去种兰花,贾府里的焦大也不会去爱林妹妹。

  再者,评价鲁迅先生,不能离开当时的社会环境和条件,把历史和现实分割开来,孤立地看待历史问题。倘若是脱离当时的社会环境和实际情况去观察和评判历史,无疑是很不全面的,也是令人不能接受的。

  最后说明一点,对独孤意对鲁迅伪大师的批判,人们除了怀疑其历史知识的贫乏之外,更怀疑其动机和目的,抑或是借助批判炮轰鲁迅,来提高自己的知名度和影响力。倘若是这样,就有点妄自尊大、自不量力了。

(责任编辑:周姗姗)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