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亲爱的》:我们都希望电影能带来答案

2014年09月26日 13:52   来源:中国网   杨公振

 

  看完《亲爱的》,从电影院出来时北京依旧被雾霾笼罩,电影带来的情绪随着灰黑的天色弥漫全城。我突然明白了为什么陈可辛导演要把电影档期提前,就像冯小刚的《一九四二》一样,尽管它是一部彻头彻尾的好片子,但在即将到来的十一也难跟新晋喜剧之王们的《心花路放》叫板。

  这部根据真实新闻改编的关于儿童打拐的电影,视角一分为二,前半部份是讲述由黄渤扮演的父亲是如何找寻儿子的,后半部分则是描写赵薇饰演的“母亲”是怎样为爱抗争的。

  导演陈可辛的伟大之处在于,他给予了黄渤和赵薇颠覆自己的机会与空间。我们看到黄渤时,完全不会产生在《夜宴》里看到葛大爷的笑场,他为我们溢出的情绪有坚定的、有疲惫的,也有无奈的。当他在找到儿子,蹲在警察局楼梯上不能自已时,我们看到的已经是一个完全脱掉喜剧标签,完美拿捏正剧的黄渤了。而赵薇,在继钮承泽导演的《爱》中饰演了一位浓浓母爱的妈妈后,继续在这部《亲爱的》里“下滑”成了农村妇女,但从全片的方言台词,我们就已经看到了赵薇的诚意与努力。

  这部电影是没有结局的。我们一步步看下来,根本不知道这两个家庭未来的路会怎样,上天带给赵薇饰演的母亲一个新的生命时,她已经不知道如何接受这份恩赐还是惩罚,不知道该哭还是笑,她蹲下,抱紧双臂,电影的视角慢慢拉远,结束。

  我周围的观众开始产生了细碎的质疑“演完了吗”、“结束了吗”。是的,电影结束了,但导演还有要交代的内容:演员们跟现实中的原型人物纷纷出现在了大荧幕上,现实与光影交织在一起。这也许就是许多作家说的,如今的现实早已远比魔幻更难揣测。

  在开始一切文艺作品时,我们都希望它能给我们答案,或从电影中看尽世态炎凉,惩恶扬善,或从书本中窥到玄黄天机,醍醐灌顶。可现实往往没有那么明确的节点可以任人分割。我想起今年饱受争议的一本书——《下乡养儿》,一部另类纪实文学,通读整书我们发现同样不存在结局,许多人看完之后埋怨地问“最后怎么样了”,可现实哪里有什么最后。张立宪曾经评价它,生活没有结局,《下乡养儿》这本书只是提供另一种可能。

  这也许是我们从小就喜欢听故事产生的误区,一切都要是有结果的,好人最后怎么样了,坏人最后是不是死掉了,以讲故事为根本目的的电影更该如此。可在现实生活中,当我们了解的越多,就越难分清哪个才是好人坏人,了解更多时,我们甚至会发现根本没有什么好坏之分。电影只能给我们单一的视角,而生活永远是多维的。

  就像《亲爱的》带给我们的问题难以解答一样,深入打拐这个法治话题,电影已经触碰到了人性无法回避的情愫,无数条路径都只能提供另一种可能,我们唯一能确定的是,这两个家庭将永远纠缠在一起,而电影也无法给我们什么明确的答案。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