健全人格也是经济动力

2014年07月14日 10:04   来源:人民日报   刘梓良

  遵循知识经济形态特点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培育健全人格

  一部经济发展史,本质是人类认识重心与经济发展动力的变迁。从历史角度看,人类社会经济发展经历了以土地开发为本位的农业经济形态和以技术开发为本位的工业经济形态,正在向以人的素质提升为本位的知识经济形态转变。

  这种转变,将重塑经济发展与人的发展之间的关系,也为我们转方式、调结构提供了方向性的启示。

  美国政治经济学家达尔·尼夫在《知识经济》中指出:知识已经变成了关键资源,它从根本上改变了社会的结构,创造了新的社会动力和经济动力。中科院院士、复旦大学教授杨福家则进一步强调,知识经济是以人为本的经济。它与以往经济发展方式的根本区别在于,突破了传统的发展模式,从人的发展角度出发,通过对知识生产力即人的综合素质的提升,促进知识生产与外部环境有机协调,可说是促进健全人格与创新成果融合发展的新型经济形态。

  在传统经济时代,健全人格主要指向人自身的发展,以间接方式影响社会。而在知识经济时代,它是直接创造价值的实践主体。从这个意义上讲,实践是健全人格成长的土壤,综合素质则是浸润人格的河流。健全人格只有植根于实践整体关系的土壤之中,吸吮着综合素质这条河流的滋养,才能长成参天大树。

  当前,中国正在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增强经济内生动力的道路上辛勤探索、积极求变。促进结构调整,关键是要提高要素投入的精准度和有效性,找准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而要找准经济结构的调整方向,就必须在新的历史时期把握经济发展形态的内在规律。正如马克思曾指出的,“各种社会经济形态的区别,不在于生产什么,而在于怎样生产,用什么劳动资料生产。”因此,遵循知识经济形态特点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就必须立足于人的全面发展,重视和培育求真、至善、尚美、公正等健全的人格特质。这是有效推动经济转型和产业升级的根本动力所在。

  健全人格的素质要求,无论从理论上还是在行动中,都映照着知识经济发展的内在规律,体现着以人为本的深刻内涵,诠释了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具体内容,是时代发展的必然要求。比如,袁隆平致力于研究培育杂交水稻,不仅使每年增产的粮食为7000万人解决了吃饭问题,也为世界的粮食安全作出杰出贡献。袁隆平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勇于创新的开拓精神、遵规行范的良好品质、捍卫正义的高尚情操,正体现了健全人格和崇高理想。他胸怀民生、服务世界,把让所有人远离饥饿作为自己的毕生追求,是心忧天下当代知识分子的优秀楷模,更堪称创造知识经济效益的范本。

  从时代发展的高度,推进人才强国战略,建立崇扬健全人格的有力机制,像袁隆平这样具有健全人格的优秀人物就会不断被培育,更多地涌现。站在960万平方公里的广袤土地上,积极开创人才辈出、群星灿烂的新局面,我们必定能持续激发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动力,让民族复兴的梦想渐行渐近。

  (作者为西南政法大学综合素质研究所所长)

(责任编辑:张无)

精彩图片